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不餓為啥還拼命吃:降低焦慮 緩解孤獨
很多人常有這樣的體驗:工作壓力大,熬夜加班的日子,飯量變得很大。或者有時覺得不餓,但總想吃東西。吃多后悔自責,但是依然控制不住自己。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在這種情形下,“吃”并非用來解決饑餓感,而是有著飽腹以外的其他作用。有研究顯示,咀嚼有助于舒緩焦慮情緒。試驗發現,咀嚼口香糖可引起α腦波數量增多、波幅增大。而α腦波是精神處于平靜狀態時的標志。情緒緊張、焦慮,則α腦波減弱。咀嚼口香糖增強了α腦波,提示咀嚼行為會使情緒狀態相對放松。可見,壓力情境下的“吃”,實際上是通過口腔的咀嚼降低焦慮,緩解壓力。此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還能促進“內啡肽”的分泌,這是一種讓人產生愉悅感的化學物質。所以,失戀的人會吃很多東西,就是無意識通過這種方式抵御失戀帶來的負面情緒。
另有研究表明,越孤獨的人,越易餓,越想吃東西。從進化心理學角度看,“吃”在人類進化中是一項高度參與的群體性社會活動。饑餓促進進食行為,進食行為強化社會聯系。時至今日,人們大多時候依舊是和他人一起吃飯。所以當人們覺得孤獨,就會本能地去尋求食物,潛在的心理含義則是想通過食物尋求社會聯系。
通過進食減壓或排遣孤獨的方式是非理性的、不積極的。我們可以細嚼慢咽,不排斥吃東西,但速度要放慢。在下丘腦處有一個會產生飽腹感的結構,叫飽食中樞,這個部位至少需要10分鐘的信號反饋,才能產生飽不飽的感覺。而細嚼慢咽,可以拉長進食時間。這樣,一定時間后,飽食中樞就會產生“錯覺”:已經吃飽了,進食行為就會因此停止。若禁不住“吃”,可以用含糖量低的水果代替高熱量的零食。此外,還可以做好時間管理,分解繁雜任務,盡量減輕工作壓力;多和親友溝通,及時排遣情緒,緩解孤獨感。(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宋崇升)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孤獨 焦慮 緩解 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