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旅行社“失聯”敲響風險警鐘
北京青揚五洲旅行社有限公司(下稱“青揚五洲”)人去樓空,不少趕來咨詢或投訴的游客都吃了閉門羹。一些被欠款的消費者向媒體投訴:“青揚五洲突然停業關張,現在處于失聯狀態,甚至辦公資產已被員工搬空作為工資補償,害苦了我們這些游客。”據不完全統計,此事涉及游客在數百至千人左右,涉案金額巨大,目前游客已陸續報案。
旅行社“失聯”事件發生過多起,這次或許是近期最大的一起——涉及人數眾多,涉案金額巨大。綜合相關報道來看,受害者中既有消費者,也包括該旅行社員工。消費者的損失是,已經交納的押金和旅游費用無法拿回。員工的損失是拖欠兩個月工資。如今,很多消費者已選擇報案,期待警方能夠早日找到“失聯”的企業高管,努力把消費者損失降到最低。
這起事件的詳情還有待進一步披露。就目前媒體呈現的信息看,該事件至少暴露出國內旅游行業存在三大風險隱患,值得我們高度警惕。首先,部分旅行社存在道德和法律風險。近幾年來,旅行社“失聯”事件已發生多起,而每一起事件背后都有一批受害者。這說明部分旅行社既缺少職業道德,也缺少法律意識,想卷走消費者錢款一走了之。
其次,部分消費者也缺少風險防范意識。多起類似事件發生后,國家旅游局去年對出境游保證金進行過規范,比如規定“簽訂由旅行社、旅游者、銀行參與的出境游保證金三方托管協議”,如果游客都按規范操作,旅行社應該難以卷走押金。另外,青揚五洲還銷售理財產品,恐怕沒有相關資質,如果消費者事先擦亮眼睛,或許不會購買其理財產品。
更重要的是,法律及監管對這一事件暴露的問題缺少防范。雖然現行《旅行社條例》規定,經營國內旅游業務和入境旅游業務的旅行社,應當存入質量保證金20萬元;經營出境旅游業務的旅行社,應當增存質量保證金120萬元。但從這一案例來看,這點質量保證金遠遠不能解決旅行社“失聯”帶來的損失,是否有必要提高質量保證金標準?
此次事件以及不久前發生的海濤旅游“押金旅游”事件暴露出同一個問題,即旅行社提前收取款項進行投資盈利,再返還消費者押金,這一旅游金融模式存在極大風險,但現行法律法規對此缺少規范,也造成監管缺失。用旅游專家的話說,規定尚處于模糊地帶,缺乏有效監管。若不及時完善法規、強化監管,不排除“押金旅游”事件還會上演。
顯然,這一事件或涉及多種違法。比如青揚五洲“失聯”沒有履行合同,涉嫌違反《合同法》。有法律專家還指出,有可能存在無證經營、非法集資、詐騙等問題,涉嫌違反《刑法》等法律。這對其他旅行社是一種警示,對旅游監管者也是一種提醒。不過,最終能否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還取決于能否找到“失聯”的旅行社高管。
日前發布的《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7》指出,國內旅游市場繼續維持12%以上的高速增長,預計2017年國內旅游收入達4.4萬億元。旅游已經成為很多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但消費者的權益是否有保障,還值得深刻反思。另有報告預測,互聯網旅游金融服務將成為帶動旅游市場增長的主要力量,但法律法規不能滯后于旅游金融腳步。(豐收)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旅行社 失聯 旅游 消費者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