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博物館里的古人本色夏天:桐樹下的"低碳空調房"
桐樹下的“低碳空調房”
為什么老房子感覺更涼快?從蓋房子起,中國人就各種“心機”。陳立果向記者展示了一幅《桐蔭消暑圖》,作者為程頌萬。這位程公子,生活在清末民初,是寧鄉人,從小有文才,又能寫又能畫,就是科舉屢次不中。1922年,壬戌年閏夏,程公子畫了這幅圖,并題字“桐蔭石氣潤香篝,為愛山篁不起樓,滿院夕陽聲似雨,問儂先占幾分秋”。在題字里,他講出了建房喜好,這種喜好也繼承了古代的居家理念。首先房子要建在樹蔭之下,特別是桐樹綠蔭深濃,挺拔端莊,是文人的最愛;其次,房子依山而建,不能太高以免影響遮蔭,并美其名曰“為愛山篁不起樓”。吹自然風,看窗前竹,聽落雨聲,為社會謀,是每位讀書人的理想。程公子后來參與清末民初的教育變革,就是在這樣的“低碳空調房”里醞釀的。
在《桐蔭消暑圖》的題字中,體現了傳統的居家建房理念。
清代帽桶,浮雕圖案為山林之中涼亭,一文人端坐其中沉思,以最優雅的形態消暑。
唐長沙窯青釉褐綠彩獸座瓷枕。
在長沙東牌樓宋代街坊遺址上發現的特殊水井和釉陶缸。宋人或用釉陶缸,借涼涼的井水在夏天儲藏肉和蔬菜。
陳立果拿出一個清朝的帽桶,為浮雕圖案,山林之中一涼亭,一文人端坐其中,做沉思狀。以最優雅的形態消暑,古代文人的氣質栩栩如生。
住在大自然中,不禁擔心如何防蚊蟲。我們不必為老祖宗們操心,他們聰明著呢。
辛追遺體出土時,手里攥著一個繡花絹面香囊,囊內盛著香草。古楚地有“晝配香囊,夜用香枕”的習俗。該墓出土了4件香囊,內盛茅香、花椒、辛夷等香料,另外還出土1件填塞佩蘭葉的藥枕。當時貴族婦女都會隨身攜帶香囊。香囊很漂亮,上部為素絹,下部用黃色綺地“信期繡”縫制,底為幾何紋絨圈錦,腰有系帶。婦女們佩戴,既美觀拉風,又可以避蟲叮咬。
送來一夜清涼的瓷枕
隋唐時期,是我國古代較為炎熱的時期。北方工匠為躲避安史之亂,南遷進入湖南,創立了長沙窯,也帶來了北方的瓷枕制造工藝。瓷枕是古代納涼寢具,在它們的陪伴下,古人度過了一個個漫長而悶熱的夏夜。長沙博物館展出了四個長沙窯的瓷枕,分別為青釉和白釉,看起來十分清涼。據博物館典藏部張海軍介紹,這些瓷枕吸收了三彩工藝。每件瓷器都有一個孔,是燒制的時候防止炸裂而設,也成為瓷枕通風的一個出口。瓷枕在器型上分為腰形、幾形和動物形狀,幾形瓷枕沒有紋飾,屬于長沙窯早期產品,腰形和動物形瓷枕應為長沙窯繁盛期作品。
瓷枕是如何納涼的?其實它之前只不過是普通器物,后來發現它納涼效果很好,成為主流的納涼器具。瓷枕一般內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風,四周又可以透氣。再加上瓷釉躺上去冰冰涼,夏天枕起來蠻舒服。
瓷枕又小又高,難道不硌嗎?張海軍說,其實長沙窯瓷器枕造型考慮了舒適性,一般中間微凹。特別是幾形枕,前低后高,與頭部和頸部的形狀相契合,枕起來還是蠻舒服的。
對于送來一夜清涼的神器,古人毫不吝惜對瓷枕的贊美,“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那種舒服躍然紙上。
最著名的瓷枕當屬宋定窯孩兒枕了,長沙窯瓷枕和它相比會不會更涼快?專家解答,雖然一南一北,兩者在納涼上并沒有不同。可是,酷暑中的長沙人難道不該特別對待一下嗎?
編輯:楊嵐
關鍵詞:瓷枕 博物館 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