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兒童醫院城鄉分布比例為3.75:1 兒科醫師缺口達20萬
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以兒科醫聯體之長補兒科人才之短
人民政協網北京8月29日電(記者 李木元)“北京兒童醫院已聯合全國20家兒童醫院構建了兒科醫聯體。”在8月27日-28日在京舉行的2017中國醫院大會上,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雖然兒科醫聯體是一個松散的醫療聯合體,但在緩解兒童看病難、培養兒科人才、提供優質兒科醫療服務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倪鑫在2017中國醫院大會上接受媒體記者采訪。
截至2015年底,我國0-14歲兒童有2.2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6.52%。其中0-6歲兒童超1億,約占世界同齡人口的20%。近年來,我國每年新出生人口約1680萬,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這一數字還在增長。這對兒科醫療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兒科醫師一直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短板。由于來源不穩定(我國兒科專業本科停招17年)、兒科醫師培養周期長以及執業風險高、壓力大、待遇低等因素,我國兒科醫師數量一直不足。目前,我國每千人口擁有兒科醫師數只有0.53人,僅相當于美國的1/3。如果要達到2020年每千人口擁有兒科醫師數0.69人的目標,我國兒科醫師缺口8.6萬人;而要實現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年”規劃綱要的目標,我國兒科醫師缺口將達到20萬人。
“以我們醫院為例,門急診量超過300萬人次,約半數患者來自外地。雖然我院有職工2000多人,但臨床醫師數量不足,依然無法滿足患者需求,基本上每天都在超負荷運轉。”倪鑫表示。
倪鑫還表示,我國兒科醫療資源分布很不平衡,兒童醫院城鄉分布比例為3.75:1 ,優質兒科醫療資源集中在少數大城市,基層不僅兒科醫療機構少,醫師診療水平和經驗也比較欠缺。
對于如何緩解兒科醫師不足的難題,有專家建議加大醫學院校兒科醫學生的培養,但至少需要8年。“這是長遠之計,現實之策是建立兒科醫療聯合體。”倪鑫從2012年擔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伊始就提出了“中國兒科是一家”的理念,而實現這一理念的前提是“北京兒科是一家”。2012年3月,北京兒童醫院建設了北京市兒科綜合服務平臺;2013年5月,北京兒童醫院與鄭州市兒童醫院、河北省兒童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等共9家兒童醫院共同組建了北京兒童醫院集團,拉開了跨區域組建兒科醫聯體的序幕;經過4年多的發展,目前北京兒童醫院集團的成員已發展到20家,覆蓋東中西三個區域。
倪鑫正在給患兒看病。
倪鑫介紹,北京兒童醫院集團相當于專科聯盟,各成員單位均為獨立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經濟上獨立核算。以此為基礎,在集團框架下,通過專家、臨床、科研、管理、教學、預防“六個共享”,實現“病人不動、專家移動”的目標;同時要求20家省級成員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建立起本區域內的醫聯體,將醫聯體網絡向基層醫療機構延伸,縱向整合醫療資源。一家兒童醫院要想加入兒科醫聯體,地方政府首先要支持,該院必須扶持基層醫療機構兒科的建設,并且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患者分流能力;定期進行考核。
倪鑫強調,兒科醫聯體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兒科人才,讓兒科醫生留得下、用得上。“一方面對北京兒童醫院和其他成員的兒科醫師進行培訓,然后在各成員間輪轉,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重點幫扶貧困地區和不發達地區;另一方面這些地區的兒科醫師水平提高了,為他們建立兒科實驗室,提供發展空間,使其安心留下來。”
俗話說:“金眼科銀外科誰也不愿干的是兒科。”倪鑫認為,兒童健康關系千家萬戶,關系到祖國的未來,所以維護兒童健康的兒科醫生應該受到社會的尊重,其待遇也應該與之相匹配。他建議,國家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加上醫院內部提升兒科收入分配權重,共同提升兒科醫師待遇。
據悉,今年1月23日,國家衛計委已經批復建設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就是以北京兒童醫院為主體設置。“這充分表明國家高度重視兒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和兒科人才培養,有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再難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倪鑫說。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兒科 兒童醫院 人才 全面二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