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人手不足業務量卻激增 個別基層醫院產科停擺
“從去年年中開始,產科的幾個醫生相繼懷孕,請了產假,科室一下就空了,今年開始業務就開展不起來了”。2017年年初,記者走訪惠州基層醫療機構時發現,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各級醫院產科從2016年開始,業務量激增,與此同時,由于產科原來規模就比較小,加之不少醫護人員紛紛加入二胎生育大軍,部分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因為人手不足而面臨停擺或瀕臨停擺的困境。
記者從惠州市衛生與計劃生育局(以下簡稱“惠州市衛計局”)了解到,今年以來,惠州在縣級層面大力推進高水平縣(區)醫院建設工程,其中計劃進行5家縣級婦幼保健院的升級達標建設,同時加強衛生人才儲備與培養尤其是婦產科緊缺人才隊伍的建設,以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產科人才不足的問題。
1 基層醫療機構產科人才緊缺
在惠州,“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帶來了一波生育潮。據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統計,從2016年1月至11月,產兒科業務量同比增幅近27%,分娩量增幅19%。該院院長許漢標指出,自2016年初“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產科床位變得緊缺。同時,產兒科人才明顯不足,現有的助產機構無法滿足廣大市民急劇增長的二胎生育需求和醫療保健需求。
孕產醫療機構人員短缺,還與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加入“二胎”生育行列有關。
“從去年年中開始,產科的幾個醫生相繼懷孕,請了產假,科室一下就空了,今年開始業務就開展不起來了”,博羅縣龍溪鎮衛生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醫院的產科已經停止招收病人了。
事實上,與市級婦幼保健院相比,生育“二孩”對醫療機構造成的壓力主要還是集中在縣、鎮、鄉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據不完全統計,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惠州縣(區)級基層助產機構產科醫務人員和產床已多次出現告急的情況。
然而,由于經費不足,醫務人員薪酬待遇低,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產科人才流失的情況更為嚴重,醫護人員出現嚴重不足。在今年3月舉行的政協惠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來自民建惠州市委會的政協委員張祖平就指出,惠州應建立無障礙渠道引入產科高級人才,按編制按崗位給予相應的福利待遇,同時出臺政策加強市內人才流動管理,控制市內產科人才流向。
2 帶孕接生折射縣區醫院產科接診壓力
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產科人才緊缺,以及接診壓力大的問題,惠州市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惠州將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儲備與培養。
基層醫院薪酬待遇低,留不住原本就緊缺的產科人才,應該如何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據了解,經過上一輪醫改后,惠州目前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管理,績效工資總量不予限制的政策,取消了對績效總量的限制,這就意味著,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在收入上可以更多地與工作量掛鉤,從而實現多勞多得,提升工作積極性。
此外,在增加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總量方面,惠州鼓勵各縣區大膽探索實行“縣招縣管鎮用”人才招聘管理模式,督促落實困難鄉鎮衛生院技術骨干崗位等各類專項補助,杜絕截留、挪用、扣減衛生補助經費,將基層醫務人員各項薪酬待遇政策落到實處,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衛生人才的吸引力。
與鄉鎮衛生院相比,由于人口聚集因素和就醫觀念(更愿意信任上級醫院)等原因,縣級醫院婦產科接診壓力則更大。記者走訪基層醫院時發現,在個別縣(區)級婦幼保健院,產科床位時常不足或爆滿,面對數量超載的待產孕婦人群,醫護人員也變得非常繁忙。在多家縣區婦幼保健院,記者還看到不少自身懷有身孕還堅持在臨床一線的產科醫護人員,這折射出縣區醫院產科面臨的巨大接診壓力。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縣級婦幼保健院負責人表示,縣(區)直屬醫院應優化診療流程,推行臨床路徑,縮短住院時間,提高床位周轉率,提升床位使用率,把部分孕產婦留在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進行管理及住院分娩,以緩解縣(區)直屬單位產科的接診壓力;同時,設置產科醫務人員專項工作經費,提高產科醫務人員的薪酬待遇。
3 成立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
“全面二孩”時代的到來,不僅意味著新生一代在數量上的增加,更意味著生命質量的提升。據了解,惠州通過實施婦幼健康工程,控制出生缺陷的發生,并成立了市、縣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應對二孩政策實施帶來的壓力與挑戰。
惠州市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惠州大力實施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項目、地中海貧血防控項目等婦幼健康工程,構建全生命服務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婦女兒童健康,全市孕產婦產前地貧初篩率達98.39%,今年上半年完成符合條件孕婦唐氏篩查12799例和結構畸形產前篩查項目補助11131例,控制了出生缺陷的發生。
自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后,惠州即銜接相關業務辦理流程,優化特殊情形再生育辦理流程,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制度,對生育兩個以內(含兩個)孩子的,生育不需要再進行審批。同時,惠州推行網上辦事、一站式服務和承諾制,成為全省網上公共服務平臺生育服務項目3個試點市之一,計生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此外,響應省的文件精神,惠州還出臺了惠州市高齡孕產婦管理服務和臨床救治實施方案,成立了市、縣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應對二孩政策實施帶來的壓力與挑戰。
另一方面,市衛計部門通過與公安、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協調配合,集中開展整治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非醫學需要的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等“兩非”專項行動。據悉,去年以來,惠州加強了對計劃生育家庭獨生子女傷殘家庭的扶助工作,先后籌資104.7萬元幫扶386戶計生困難家庭。計生工作受到省政府肯定,獲評2016年度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獲評優秀等次,龍門縣獲評良好等次。
據了解,未來惠州將進一步加強計劃生育服務管理,落實計劃生育國策,通過組織實施對計劃生育工作的分類指導,做好計劃生育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同時,加大對出生性別比的綜合治理工作力度,完善“全面二孩”配套政策和相關獎扶政策,進一步加強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的幫扶救助。
惠州市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惠州在縣級層面還將大力推動5家婦幼保健院的升級達標建設,繼續實施婦幼健康工程,完善全生命服務鏈,提高群眾健康素養。
說說心里話
一名鄉鎮衛生院產科護士的經歷
“最后一名
產科醫生也走了”
記者走訪基層醫院發現,一些鄉鎮衛生院產科由于人才流失和人員結構不穩定,正面臨難以為繼的困境。黎女士是一名曾經在鄉鎮衛生院產科工作的護士,在產科暫停開展業務后,她被分派到兒科繼續當護士,只是,兒科與產科同樣面臨著人才難題。以下為黎女士自述,由記者采訪并整理成章。
最早的時候,產科醫生一共有3位。從去年(2016年)年中開始,產科的醫生就漸漸少了起來。最初是副主任請了產假,她的大女兒已經11歲了,今年因為政策允許又懷上了一個。再后來是主任,主任是男醫生,但請假的原因同樣與生二胎有關系——他要去陪產,他的妻子在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吃了大苦頭,身體一直很虛弱,如今懷上了第二個孩子,夫婦倆都緊張得不得了。
主任走了以后,就剩下一位年輕的醫生,她前年剛剛被招聘到我們醫院,在那之前,聽說她一直都在念書。產科是一個很需要臨床經驗的科室,她在這里多少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就像她在面對第一個患者的時候一樣。那位患者是高齡孕婦,入院時身體臃腫,在她的身形對比下,似乎看不出來已有37周的孕期。顯然是缺乏運動,體力應該不會很好,我當時看著她,就這么想,順產會有很大困難的。
結果是她果然選擇了順產,就像很多母親選擇的那樣。她生產的那天是上午9點進產房的,年輕醫生負責接生,一直到中午12點還沒有出來。原來是難產。
年輕醫生嚇壞了,主任立即去幫忙,決定剖腹產,不一會兒我們就在走廊聽見了孩子的哭聲,我看見同事抱孩子出來了,年輕醫生正在為產婦進行縫合。
這家醫院沒有真正的助產士,因此醫生都要兼負接生的職能,這可把年輕醫生難住了。第一次接生的經歷不順利,大概多少在她心中留下了陰影。主任走后不久,年輕醫生像是失去了支柱,她很快也辭職了。
最后一名產科醫生也走了,產科自然也難以為繼,最初有產科工作背景的一位外科醫生來頂替了一陣,但他本身工作也很忙,只能暫時幫忙。后來聽說院長四處去招募產科醫生,空手而回。再后來,他不得已宣布,產科業務暫停。
當時產科的護士也已經有不少回家休產假了,像我這樣在崗的,就被調派到其他部門。我后來去的是兒科,一個同樣業務量巨大的部門,同樣,只有3名醫生。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產科 基層 醫院 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