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警惕因技術革新帶來壟斷現象
因為互聯網支付的效率和范圍遠遠超傳統方式,市場集中度提高的速度也超出想象;人民銀行有必要防止非現金支付獨占鰲頭,避免市場對單一支付方式的過度依賴,觸碰反壟斷法律紅線。
最近,“無現金城市”、“無現金社會”成為了社會熱詞。剛剛過去的8月8日,是微信支付創立的“無現金日”,無獨有偶,支付寶也曾宣布8月1日-8月8日舉辦首個“無現金周”。三四線城市商家接受手機支付的交易筆數同比去年增長了近9倍,并正在快速增長。
不過,無現金支付推廣之下,卻也出現某無人生鮮超市拒收人民幣現鈔等行為。雖然央行否認了下發文件,要求分支行對無現金活動進行糾正的傳聞;但新京報記者了解,武漢分行曾與某支付機構進行過溝通,并提出在宣傳活動中刪除“無現金”字眼,商戶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
對于“無現金支付”,年輕消費者多認為,隨著互聯網發展,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便捷性強,人們使用現鈔的比例正快速下降,因此應進一步推廣非現金交易模式,并在未來交易中逐漸取代人民幣現鈔。
另有消費者認為,除了無人超市等拒收人民幣現鈔外,諸如個人繳納的各種費用(水電費、交通罰款等)、購房購車等交易中各種非現場交易支付都排斥現金交易,這些拒收現金行為不僅侵害了大眾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還給不熟悉第三方支付的消費者帶來不便。由此,力推無現金支付應當謹慎。
“無現金交易”與“拒收現鈔”應如何界別,這一問題并不簡單。
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包括紙幣和硬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和私人事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由此,超市拒收現金行為并不妥當。
第二,非現金支付方式也是得到國家承認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就規定,對依法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網絡支付業務的非銀行機構可以開展非現金交易和支付。
第三,人民銀行有必要警惕因新技術帶來的壟斷現象。因為互聯網支付的效率和范圍遠遠超傳統方式,市場集中度提高的速度也超出想象。面對微信、支付寶兩家占據90%以上移動支付市場的格局,諸如排斥競爭、降低效率、侵害消費者選擇權等問題或難以避免。因此,人民銀行有必要防止非現金支付獨占鰲頭,避免出現對單一支付方式的過度依賴,觸碰反壟斷法律紅線。
筆者以為,在合法性原則基礎上,非現鈔支付結算方式應當肯定,包括互聯網支付、銀行卡、二維碼、NFC(近場支付)等各類支付工具應用,但經營者拒收現鈔的行為卻不能認同。供人們選擇的支付方式應該多樣化,并非是“非現金”與“現金”支付間的“你死我活”。當下,我們需要正視我國無線網絡、移動支付發展水平不一致的現實,偏遠地區、中老年人群以及習慣用現金交易的群體的需求不能被漠視。
“無現金社會”并非消滅現金,而是使用現金支付的比例逐漸降低,并未改變第三方支付的本質。非現金支付只是一種支付手段,支付的貨幣還是人民幣。因此,在合法前提下,監管層應讓交易主體自主選擇,監管者、經營者和消費者不得排斥任何一種支付方式,這既是公平、多元和普惠的理念,也有助形成多種支付方式共存,良性競爭、共同發展的局面。(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顧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支付 方式 人民幣 帶來 現金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