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真?zhèn)舞b定與書畫史研究
? 《傅申書畫鑒定與藝術史十二講》讀后
2015年3月,年逾古稀的國際知名藝術史學者、中國古書畫鑒定權威傅申先生受聘擔任浙江大學客座教授,并于浙江大學藝術系開啟了歷時45天的“中國書畫鑒定與藝術史”系列講座,其后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傅申先生受邀在海內外巡回演講30余次,在藝術圈內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雖然傅申先生的多場演講有視頻記錄并已對外發(fā)布,但依然無法滿足廣大書畫愛好者的學習需求。基于此,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和浙江大學出版社遴選了傅申先生最為重要的十二場講座,根據現場演講錄音匯編整理為《傅申書畫鑒定與藝術史十二講》一書以饗讀者。
傅申先生真?zhèn)舞b定與書畫史研究兼善,全書收錄的十二講既論述了傳唐懷素《自敘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乾隆《御筆盤山圖》等傳世書畫作品的真?zhèn)伪鎰e問題,又探討了書畫船、乾隆在書畫鑒藏史上的豐收年等鮮有人關注的獨特藝術現象。
書畫作品的鑒定是藝術史研究的基礎和重點。然而,這項工作是鑒定界所公認的高難領域。傅申先生認為,判定一幅書畫作品是假的相對容易,但進一步指出作偽的年代、偽作的作者則是極為困難的,斷定一幅作品是真跡的難度也很大。這些鑒定工作往往需要多方求證才能得出可靠的結論。傅申先生做書畫鑒定有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方法。通過本書前兩講的介紹,普通讀者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書畫鑒定的要領及基本方法。
在書畫鑒定領域,傅申先生“鑒目之準、學問之深、見解之獨到”向來為業(yè)界所稱道。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三方面:一是傅申先生有著扎實的美術史研究基礎,其治學受“實證主義”學術體系影響,既以書畫實物為本,又結合中西方藝術史論和藝術鑒賞方法,講求邏輯思維和真憑實據;二是傅申先生長期浸淫于海內外美術館、博物館,遍覽古今書畫珍品,培養(yǎng)了深厚的“目鑒”能力;三是傅申先生自身也進行書畫創(chuàng)作,這些實踐經驗對于分辨書畫作品的難易與優(yōu)劣幫助很大,避免了很多錯誤和誤判。在本書的三至六講中,編者匯總了傅申在書畫鑒定方面取得的成就。以近年來極具爭議的《砥柱銘》為例,傅申先生首先介紹了確鑿為黃庭堅真跡無疑的基準作品,繼而分析了《砥柱銘》的各個版本,深入比較了《砥柱銘》墨跡本和其他黃庭堅基準作品的剪字,據此判斷該帖是否吻合黃庭堅的書寫特征和用筆習慣。針對該帖的俗體字和病筆,傅申先生也根據自己的研究一一做出解釋。最后,傅申考證了該帖的鑒藏印以及題跋,結合上述分析,通過層層舉例,證明其為真跡無疑,并將此帖定位為黃庭堅書風轉變初期的重要作品。對于從事書畫鑒藏工作的相關人員及私人藏家而言,本書的三至六講為書畫作品的真?zhèn)舞b定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研究范式。
除了對書畫作品的鑒定外,本書還包含傅申先生對書畫史的研究與思考。傅申先生認為,針對有名的作品多數已被研究過這一現象,年輕學者可以從文化史、美術史等多個維度去進行考慮,開拓思路,做不同方面的探究。本書的七至十一講不乏此類研究典范:作為晚明著名的書畫家、鑒賞家和史論家,董其昌的書畫作品及書畫理論早已為學界所熟知并進行了深入研究。第八講中,傅申先生在研究董其昌的過程中并未循規(guī)蹈矩,其在發(fā)現董氏諸多作品皆是在船上完成之后,便轉而從書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與鑒賞情境這一視角入手,結合書畫作品圖像及文獻資料,提出了“書畫船——中國文人的‘流動畫室’”這一從未有學者探討過的命題,最終得出文人書畫船這一傳統直接影響了中國山水畫中“水上山水”風格形成的結論。在第九講中,傅申先生注意到諸多乾隆的題識上都落款“丙寅”的年號,于是其考察了那一年的國家面貌以及乾隆在當年的收藏與鑒賞活動,指出乾隆皇帝的收藏與鑒賞活動不僅停留在對珍品原作上的精心題跋與作畫,而且還親自臨摹、創(chuàng)作,與周圍的畫師、文臣一同欣賞。
《傅申書畫鑒定與藝術史十二講》一書不僅有科學的理論體系作為支撐,還涵蓋了深入的個案研究。其所面對的讀者對象并非單一的。為了更好地實現全書的功能和價值,編者插入了大量作品圖片,以便于讀者觀察和思考。
藝術史是面向未來的學科,其需要利用視覺與圖像來研究藝術、文化以及一些更為普遍的社會歷史問題。相信本書的出版有助于推動藝術史學科研究的拓展與深入。藝術史的發(fā)展還有無限可能,讓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楊嵐
關鍵詞:? 《傅申書畫鑒定與藝術史十二講》 真?zhèn)舞b定 書畫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