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老年人日常生活面臨風險:出行不便 用藥存誤區
老人出行用藥均面臨風險
除了獨居老人的安全問題,《法制日報》記者發現,一些老人在街頭的安全也不容忽視——老人在出行方面不如年輕人方便,隨之而來的是安全風險增大。
在北京市朝陽區街頭,記者采訪到張大爺。張大爺今年74歲,退休前是位教師。幾年前,張大爺從樓梯上摔下,導致左腿骨折,至今走路一瘸一拐。
“我覺得現在行人過馬路的時間不夠,才半分鐘。我每次過馬路的時候,還沒走到路對面,交通信號燈就變了。希望能夠把交通信號燈的時間稍微延長一些,或者弄一個行人專用通道,最好是有扶手的那種。”張大爺說。
張大爺告訴記者,“有些人行道特別窄,根本不能兩個人并排走”。
北京市私家車主陳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有了老年人代步車,老人出行的安全隱患更加嚴重。很多老人開著三輪或者四輪的電動車,后面帶著老伴兒,在道路上不遵守交通法規,隨意闖紅燈。
“我上次差點撞到一位騎電動車的老人,幸好剎車踩得及時,要不然后果就嚴重了。關鍵是那位老人自己闖紅燈,然后還反過來罵我我不會開車。我也很無奈?!标愊壬f。
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路小區的李女士和父母住在一起,她告訴記者,地鐵和公交車上老人專座還是偏少。而且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地鐵站升降電梯沒有開通,坐輪椅的老人只能走扶梯,特別不方便而且不安全。
老人身體同樣不如年輕人,服藥是家常便飯。《法制日報》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老人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功能減退,所以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是青年人的2到3倍。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專業知識欠缺,老人使用藥品仍存在一定誤區。
家住北京市豐臺區華源一里的趙奶奶今年78歲,患有高血壓,一直在服藥。
趙奶奶告訴記者,自己吃的藥還是幾年前醫生開的處方,這幾年一直沒變過,病情并沒有明顯好轉的跡象。
北京一所三甲醫院的醫生告訴記者,心血管疾病特別是高血壓疾病需要長期的治療,但是也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查,如果長時間服用一種藥,會導致身體產生耐藥性,這種藥不僅不生效,反而有副作用。盡量是多種藥復合使用,千萬不能一種藥吃到頭。(記者 杜曉 實習生 涂陳昊)
編輯:梁霄
關鍵詞:老年人 風險 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