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出國游學海外線路引攀比 只游不學成套路
出去能學啥?
游大于學藏貓膩
說起給孩子報名的英國游學經歷,楊女士氣不打一處來。她說,旅行社承諾的各項服務都縮了水:說“國際學生陪讀”,其實就是有幾個外國人來陪孩子聊天;所謂的“全程國外名師課堂展示”,其實課上講的內容和國內的外教課沒啥差別;提到的“全面接觸英國文化”,事實上吃住都在華人開的中餐館和旅店,學校只是轉了一圈。
一家國際學校咨詢第三方平臺運營負責人透露了游學產品的“潛規則”:參觀校園環節中,不少國外大學的公共空間是可以租借的,有些教育機構租下這些大學的公共空間,然后請外國人上一些非本高校的課程;美國有一些家庭專做中國學生生意,自家的小樓住幾十個中國學生,一屋子中國人很難有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
勁旅咨詢近日發布《2017游學市場報告》稱,2016年,國際游學市場超70萬人,同比增長40%,市場規模達190億元,同比增長58%,游學市場近年來增速加快。
誘人的市場蛋糕不僅吸引了學校合作項目紛至沓來,各類商家也不斷冒頭,既有旅行社,也有教育機構,還有二者相互融合的新興機構,游學產品良莠不齊。
其實,國家教育部早在2014年頒布《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對“寓學于游”做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境外研學旅行的教育教學內容和學習時長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計劃的二分之一。
“相關條文并未對于‘教育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明確定義,引發了后續實踐過程的爭議,給了不良商家鉆空子的空間。”攜程海外游學負責人姚釗說,最容易和“游”混淆的就是“現場教學課堂”這一塊,比如大英博物館或者盧浮宮等景點,既是游學團必去參訪之處,也是普通旅游團會涉及的熱門景點。是走馬觀花的常規旅游,還是“寓學于游”的學習之旅,這是考驗游學承辦機構產品功力和資源實力的重要因素,值得家長重點關注。
“境外游學組織方還沒有專門資質認證,從監管主體看主要由工商和旅游部門負責,教育部門幾乎沒有介入,游學機構、從業師資的資質審查和游學內容,基本處于無人監管狀態。”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行業規范不清晰,監管不力,會滋生虛假宣傳、責任欠缺、收費過高等問題。
如何不被坑?
產品選擇要心細
國外的一些國家對游學有專門的條文,對機構資質、服務規范、師資監管等都有明確規定:例如在日本,主辦單位必須在游學前做好活動規劃,要求闡釋清楚活動目的和預期的教育成效,務必在出行前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活動結束后還要對每個細節作出評價。
戴斌說,國內應借鑒國外成熟經驗,可以嘗試把境外游學納入出國旅游范圍內管理,與游學熱門國家簽訂協議,確保游學過程安全。
對境外游學,家長也要有正確認識。“不要盲目跟風,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姚釗建議,家長應綜合考量孩子的性格特點、適應調整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語言水平能力等因素,結合對孩子參加游學活動的預期收獲進行整體評估,要和孩子提前充分溝通并共同做好游學功課。
此外,游學前應簽書面合同,合同中的項目、活動效果、吃住行游的標準,細到飛機、車船和酒店級別等細節都應寫入合同。本報記者 潘福達
編輯:梁霄
關鍵詞:出國 游學 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