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解碼廈門:叩問千面之城
新華社廈門7月24日電
新華社記者
廈庇五洲客,門納萬頃濤。
再過月余,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將在廈門舉行。這座海濱名城,正帶著自信與從容,靜心迎候四海來賓。
城市,是一個國家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志。
一座城市,如何自覺融入時代浪潮,以國家發展為機,為國家發展助力?
一座城市,如何在城鎮化巨變中堅守個性氣質,跳出發展中“千城一面”的窠臼?
一座城市,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出一條落實新發展理念的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
廈門,正以積極的探索,破解中國城市的發展之問。
2
碩大機翼掠過湛藍的大海,飛機緩緩降落在廈門本島離大海咫尺之遙的機場跑道上。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初到廈門的人,第一印象往往是寬廣的海洋。廈門位于九龍江入???古稱“下門”,自明朝始筑,就與海相伴相生。
臨海聽風,氣象萬千。廈門,因其獨特區位與歷史際遇,與近現代中國命運緊緊勾連。
——19世紀40年代,西方列強的艦炮敲開了封閉的中國大門,廈門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以一種屈辱的方式被迫向近現代社會艱難轉型。
——20世紀80年代,廈門成為全國經濟特區之一,用自己的探索和實踐書寫古老國度對外開放的新篇章。
——21世紀初,位處陸海兩條絲綢之路交匯點的廈門,正大踏步走向世界,擁抱未來……
廈門城市不大,面積僅1600多平方公里,是副省級城市中最小的。但這座海島小城,于風云際會中緊抓機遇、勇擔重任,逐漸崛起為一座有格局、有追求、有魅力的特色之城。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于千城一面,廈門是多維度的千面之城:她因靈動而魅力多彩,因鮮明而彰顯個性,因文化而別具韻味,因開拓而格局一新。
這是一座既海納百川又堅守特質的城市——
集美中學,因其獨特秀美的建筑風格,被許多人譽為傳說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在廈門集美學村觸目所及,盡是紅墻橘瓦、飛檐交接的典雅建筑。
這里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傾力創辦的教育事業所在地,獨有的“穿西裝戴斗笠”式中西合璧建筑形式,被稱為“嘉庚風格”聞名于世。為了傳承城市文脈、留住歷史記憶,島外集美新城建設也全部采用嘉庚風格。
“廈門是開放包容的,她樂于展示自己的美,善于吸收別人的美。同時,她又有一定程度的‘保守’,這種保守更多的是對自身特色的堅守和對既有歷史的傳承,讓個性不被城市化大潮所消解?!备=ㄊ∥N?、廈門市委書記裴金佳說。
這是一座東方文化和西方文明交融共生的城市——
“中秋月,照紗窗,欄桿倚欄桿,相倚傍,心越酸……”華燈初上,老劇場文化主題公園里,古老南音《風打梨》娓娓訴說一段愛情故事。
老劇場文化主題公園的前身是始建于1942年的鷺江劇場。老城微展館里的老照片、老物件無聲訴說著城市的歷史,廣場上老阿伯們圍坐一圈,閩南人的生活氣息在功夫茶中流淌。“無論城市如何現代,都要傳承鷺島的文脈,留住閩南人的鄉愁?!睆B門市思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黃碧珊說。
不遠處,“浮”在海上的“鋼琴之島”鼓浪嶼,悠揚的協奏曲從歐式建筑里流出。這座中西合璧的小島,有著閩南韻味、南洋氣息和歐陸風情,本月獲批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歷史國際社區”再次吸引全球目光。
這是一座既安逸溫馨又追逐夢想的城市——
環島路邊的“城中村”曾厝垵,被譽為“中國最文藝的漁村”。在一家名為“大冰的小屋”的酒吧里,來自內蒙古的歌手彈著吉他,用歌聲訴說廈門的閑適與安逸。
城市另一側的廈門港區,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工作人員步履匆匆,他們正為做大航空維修“朝陽產業”而奔忙。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熊衍良說,與昔日特區一樣,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如今肩負著“創新探路”的光榮使命。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深深影響著廈門人。
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地下管廊”和“海綿城市”雙試點的唯一城市……廈門人,沒有因溫馨的城市生活停下奮進的腳步,依然如祖先般拼搏開拓,不斷探索新的可能。
背山而立,遠眺大海。一塊緊鄰城市核心區的“黃金寶地”,總面積40公頃,土地出讓價值超百億元,如何開發?
廈門的選擇是——圈起來“養鳥”。
為了保護好被稱為中國最美麗夏候鳥之一的小生靈,廈門于2011年成立了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區設立自然保護區,廈門的驚人之舉開一時風氣之先。
“面對商業開發與生態保護之爭,廈門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理念,早已滲透到骨子里。”廈門市環保局宣教中心主任余進說。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睆B門在狹小土地上,先后建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廈門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廈門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廈門文昌魚自然保護區……
得失方寸間,彈指乾坤大。著名華裔建筑師貝聿銘有言:“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規劃?!?/p>
城鎮化浪潮下,土地資源日益稀缺,人地關系高度緊張。是繼續粗放型擴張,放大城市邊界做大城市規模?還是有守有放,堅持城市應有的人居價值與生態底線?廈門堅定選擇了后者,守護一方詩意棲息之地。
“廈門人把綠色當成財富,對自然很友好。”孟加拉國留學生孟山在中國待了5年,對廈門的“規劃秘訣”十分贊賞。
城市空間雖小,手筆卻大:全市近六成土地面積劃作生態屏障區,禁止大規模開發建設——順應山體、丘陵、溪流、湖庫、海岸形成的山海連接廊道,廈門主動劃出紅線,避免城市空間無序蔓延。依托背山面海的自然格局,廈門打造內陸山區“綠色”森林生態屏障和近海海域“藍色”海洋生態屏障。
“廈門面積本來就小,劃出生態紅線后,全市可用建設用地只有約600平方公里,還比不上北京五環內的面積。我們就是要學會‘螺螄殼里做道場’,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好、利用好。”廈門市規劃委副主任任國巖說。
良好的規劃,貫通歷史和現實,引領著城市的未來。
城市規劃眾多,不同類型的規劃體系相互“打架”,是不少城市發展中面臨的共性問題。
“對比發現,過去不同部門制定的廈門城鄉規劃和土地規劃,差異圖斑竟然有12.4萬塊,一些建設用地指標不能直接使用。由于規劃依據相互矛盾,部門意見無法統一,導致項目審批難、落地難。”廈門市行政服務中心管理委員會主任胡亮信坦陳。
以更高起點、更高站位謀劃城市格局,把脈發展大計——廈門大刀闊斧進行“多規合一”改革。融合城市總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總體規劃等多部門空間性規劃,形成了以生態為本底、承載力為支撐基礎的全市域統一的綜合空間規劃體系。
規劃引領,立法保障。2014年,廈門市人大審議通過《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以此為引領創新實踐“多規合一”,明晰了城市發展的基本方向和城市建設主要思路。
多年來廈門堅持一張藍圖管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不折騰、不擰巴、不較勁,讓人與自然、人與城市、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生產、生活、生態有機相融。
廈門的城市智慧,更體現在城市巨變中從未迷失的文化底蘊里。
在曾厝垵最東頭,一條馬路明顯分為兩段:往東一段寬闊平整,往西進村口則是“城中村”味道的小路。正是這“城中村”保住了曾厝垵的“文藝范”。
“當時,曾厝垵面臨拆遷問題,已經拆到這個路口了?!彼济鲄^濱海街道副主任楊邑新說。是一拆了之、開發房產,還是整合資源、轉型升級?思明區糾結過。
2013年,曾厝垵被列為“城中村”轉型試點。昔日蒙塵的閩南古厝、漁村文化得到發掘整理,在政府引導與社區共建下,既保護原生態的漁村歷史風貌,又注入時尚多元的文化創意內容。
城市發展浪潮中,廈門就這樣守住了諸多歷史文化底蘊,留住了城市靜氣。
夏日的環島路風景如畫,數字“98”造型的巨大金鑰匙屹立海邊,熠熠生輝。每年9月8日,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都會在廈門舉行,上萬客商于此追逐創富“金鑰匙”。
站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遠眺,天高海闊、澄碧萬里。曾經人稀船少的邊海之地,如今已變身開放前沿。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辦事大廳人來人往,彰顯出這個新生試驗區的活力?!耙徽找淮a”商事制度改革、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改革……在廈門片區,多項改革措施走在全國前列,企業注冊、經營、通關更加便利。自2015年4月掛牌至今年6月,片區累計注冊企業2.75萬家,注冊資本4600多億元。
“如果說經濟特區過去一定程度依靠政策紅利,今天則更需要通過深化改革、持續創新釋放發展活力。惟有不停闖、不停試,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創造新優勢。”廈門市長莊稼漢說。
溝通臺海,連通世界。融入國家全新的對外開放格局,廈門視野更加廣闊。從海滄港區始發的中歐(廈門)班列,已先后開通波蘭羅茲、德國紐倫堡、荷蘭蒂爾堡、俄羅斯莫斯科4個終點站,且通過海鐵聯運延伸至臺灣地區,對接東盟,形成海陸兩條絲綢之路的“交匯攜手”。
開放,海納百川;改革,快馬加鞭。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葉建明清楚記得,2015年的一天,廈門市發改委突然交給他們一項課題:參考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評估廈門營商環境。
“用世行指標對標營商環境,全國沒有先例。”葉建明頗為疑慮,世行評價體系主要依據企業家評價,企業“吐槽”,政府真能“納諫”?
廈大課題組由此提交了一份“刀刀見骨”的報告,原汁原味反映了企業感受。比如,開辦企業必須刻印公章,不僅費用近千元,且耗時少則一周多則半個月。
刀刃向內,大力除弊。廈門以問題為導向,“動真格”優化營商環境:以公章刻印為例,幾經“博弈”,該業務進駐行政服務中心,企業刻章“就地可辦、立等可取”,費用極大降低。
廈門市地方稅務局局長張祖康說:“在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過程中,城市的管理部門不斷跳出自我意識,強化服務自覺,持續為廈門魅力注入源頭活水。”
對標不息,改進不止。經第三方機構評估,2016年廈門營商環境相當于全球經濟體第40位水平,比2014年上升了21位,位居全國城市前列。
“辦事效率大大提高,托關系不如自己辦?!眮碜园不盏摹靶聫B門人”、在廈門創業二十余年的人人聯盟電子商務公司總裁張軍說。上世紀末,他只身一人來廈門謀生,從打工、跑銷售干起,如今擁有自己的酒店,設立了電子商務公司,“在這里扎根,不想走了?!?/p>
在改革中破題,在發展中思索。談起廈門經常被“拷問”的“短板”,經濟規模偏小是其中之一。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廈門經濟體量最小,去年GDP不到3800億元。
曾幾何時,廈門也面臨“做大”的壓力與沖動。多年前廈門有意引進一大型PX項目,每年可以增加數百億GDP,但最終政府尊重群眾意愿,審慎評估利弊,放棄了這一項目。長期作為城市主導產業之一的化工業被“忍痛割愛”,產業結構得到逐步調整。
軟件業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已快速躋身千億產業鏈之一,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102億元。在廈門島東部的軟件園二期,僅1平方公里的狹小空間,入駐了上千家軟件信息類企業,聚集6萬多員工;島內發展飽和,軟件園三期又在島外高起點布局,規劃面積達10平方公里,已有500多家企業進駐。
服務業、高科技發展呈現加速態勢——去年,全市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9.1%;國內外游客赴廈人數達677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968億元;會展經濟也熱火朝天,各類會展達200多場。全市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225家,占福建全省總數的一半。今年前5月,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占全市工業的67.7%。
新發展戰略、高新產業導向,既是形勢使然,也是自覺追求,一個躍動之城正呈“跳躍發展之勢”。
“城市競爭中,廈門參加‘舉重’比賽沒有優勢,但參加‘選美’比賽當仁不讓。”裴金佳說。
今年1月,全國首條空中自行車道亮相廈門。這條全程高架的空中自行車道全長7.6公里,宛如一條綠色長龍盤踞在空中。
設計師原本把騎行路面設計為橙色,征求意見時市民積極參加,微信點擊量迅速過了10萬+,多數人在留言中要求改成綠色。最后專家組認為,廈門炎熱時間較長,用綠色標識更有清爽舒適之感,市民意見“勝出”。
城者,盛民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廈門市民愛管事、會管事。他們眼界開闊,提建議的參照系往往是看齊一流名城,“你看看人家新加坡、香港……”
“這是一座人人城市,富有參與共治精神的廈門人才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朱水涌說。
在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人與城是冷漠相向,還是良性互動?人與人如何友愛互助,城市如何引領市民共治共管、共建共享?這是一座城市必須面對和破解的課題。
2016年9月,超強臺風“莫蘭蒂”正面登陸廈門,全市大面積停電停水,交通癱瘓、通信受阻。災難面前,市民們互幫互助并紛紛走上街頭,恢復家園:3天,廈門城市干道、高速公路恢復通行;5天,145萬停水戶正常供水;6天,62萬停電戶全部恢復供電;10天,65萬株倒伏樹木完成清理、植活……
“‘莫蘭蒂’臺風是對廈門市民素質和城市精神的一次檢驗。全體市民用行動證明,廈門最美的風景是人?!睆B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葉重耕說。
災難面前,廈門全城緊急“總動員”;日常生活中,廈門的文明“慣性”常令外來者贊嘆:“垃圾不落地、清新又文藝”成為共識,“垃圾分類”教材已經進校園;全市注冊志愿者達40多萬人,“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蔚然成風……
文明并非與生俱來,需要點滴積累、長期培育。
城市在巨變。適應“單位人”變“社會人”的新形勢,管理在“升級”。一項“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在廈門展開,深入到村居街巷。政府主動搭建平臺,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享,逐步形成人人參與城市治理的和諧局面。
既是一市之民,更是一城之主;既接受管理,又參與管理。在廈門生活了14年的臺胞馬克觀察到:社區里不少居民經常給公共區域的花草澆水;看到路口有人擺攤騙人,市民會通過市長熱線、街道社區等種種途徑“檢舉”……“廈門人的素質不斷提高。”馬克說。
法治也成為推進文明的重要手段。日前,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對《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草案)》進行了二審。該草案建立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突出“反哺”理念,加大對美德善行的褒獎力度,也多措并舉治理陳規陋習,以實現不敢為、不想為的施策效果。
市民熱愛城市,城市增進分享。
歷經30多年高速發展,廈門的城市人口已膨脹到近400萬,面積100多平方公里的廈門本島尤其擁擠,一度房價上漲過快,交通逐漸擁堵。
以人定城、重點突破;人人參與,人人共享。順應百姓新期待,廈門正在新一輪發展中積極探索——
住,今年開工建設各種保障房4萬多套,這將超出過去10年總和,未來4年計劃建成保障房地鐵社區10萬套以上;
行,開工建設6條地鐵,長度達到275公里,結束廈門沒有地鐵的歷史,極大提高交通效率;
教,均衡學校資源,進一步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
醫,引入高端醫療,推進分級診療,加強社區醫療;
……
“人民城市為人民?!迸峤鸺颜f,“我們正以建設‘五大發展理念’示范市為目標,切實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努力打造‘城市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生動樣本。”(記者:劉亢、郭奔勝、張旭東、項開來、林暉、許雪毅、蘇杰)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廈門 城市 廈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