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鄔賀銓:互聯網應是通用工具
7月11日至13日,2017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廣連接·新活力·融實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成為與會的企業和專家學者們關注的焦點。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院士就互聯網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互聯網經濟與實體經濟不是對立的”
互聯網經濟,顧名思義是基于互聯網上產生的經濟活動。狹義的理解,包括搜索引擎、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等,這些都是互聯網經濟的范疇。“實際上,隨著互聯網在滲透,現在很多產業的應用也逐漸在互聯網上發生。”鄔賀銓說。
什么是實體經濟?鄔賀銓認為,過去認為實體經濟是基于物質的生產、消費、服務,整個生產流通過程。但后來有人擴展到基于精神產品的生產、消費、服務。基于物質的好理解,工業、農業、交通、通信、建筑等都是。基于精神的,就是教科文等。
“從這個意義上,我理解互聯網經濟就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只不過相對實體經濟,它是更多依賴互聯網而產生的經濟活動。所以互聯網經濟與實體經濟不是對立的。”鄔賀銓說。
與實體經濟對立的另一個詞是虛擬經濟,虛擬經濟就是通過資本化、證券化來從事經濟活動。“虛擬經濟好像看上去不好,但實際上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虛擬經濟,只不過虛擬經濟不能搞過頭,搞過頭,可能不是把資本用到發展產業上,而是把資本用到投機上,這樣就會帶來風險。”鄔賀銓說。
所以,互聯網金融里可能涉及有虛擬經濟的成分,但是互聯網經濟絕大部分還是實體經濟。鄔賀銓解釋,有一段時間我們說脫虛向實,好像互聯網就是虛的,實際上互聯網本身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它有虛的部分,把虛實結合,經濟才能走到健康的軌道。
“互聯網在實體經濟里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可以有作用的”
互聯網的開放性、包容性、創新性、滲透性、全球性等特性使其成為公共創新平臺。“實際上互聯網本身會有產業,但是我更看重互聯網是一種通用的工具。”鄔賀銓分析說,消費應用開始進入門檻比較低,所以首先會在消費領域廣泛應用,但是肯定會進入到實體產業里。
比如,企業要生產某產品。大眾汽車委托中國聯通,從用戶通信數據里分析一下什么年齡段的人、什么收入層次的喜歡買什么樣的車型、什么品牌,對車的內裝飾有什么要求?一般市場調研不見得能做到,通過中國聯通來進行大數據分析,給大眾汽車提供了一個咨詢報告,每頁PPT要賣1萬元。據豐田菲亞特、尼桑這些國際汽車品牌公司估計,網上設計和仿真大概能加快產品開發30%~50%,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是沒有設計力量的。
常州有一個加工手機殼廠,別看手機殼很簡單,很光滑,刀具做不了幾十個手機殼就會磨損,不換的話質量就得不到保證,如果提前換,刀具利用率就低。通過實時傳感器大數據分析,很好把握了什么時候換,大大節省了成本。
在運維管理方面,也需要信息化的應用。三一重工出廠了很多施工機械,施工機械究竟每天開工怎么樣,決定明年市場好壞,如果賣出去給用戶用的施工機械今年開工不足,明年想再賣多少的可能性就少了。一方面可以檢測開工量,判斷市場,另一方面可以及時地發現是不是要提前維修,可以避免客戶的損失。所以運維上也有很好的用處。
在生產組織上,青島紅領通過大數據積累了很多西服樣式庫,用戶可以在里面選擇修改設計、選擇面料,企業收到你的訂單,自動排版、剪裁、個性化生產。雖然個性化組織生產成本比批量化要高10%,但是這樣一件西服賣出來價格可以比一般貴一倍。過去需要按用戶規定量出尺寸,現在手機正面、側面拍一下,再把身高標上去,合身的衣服就生產出來了。
“互聯網在實體經濟里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可以有作用的,再比如,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產能配置、售后服務上,關鍵是怎么把它用好。”鄔賀銓說。
“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有錢就能買來的”
“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有錢就能買來的,如果說什么東西靠錢能買得到,中國還是比較容易做的。”鄔賀銓說,關鍵是沒有通用的軟件和設備能用到所有行業的企業,比如,德國汽車產業跟中國汽車產業經營組織方式不完全一樣,所以買的那個東西也要改造。而我們很多企業雖然在傳統行業是領頭羊,但是在信息技術方面是有差距的,本身的力量不足以支撐它自己把買來的東西消化掉。
有關研究評價顯示,從支出的角度來看,2016年在G20國家里,中國互聯網對經濟貢獻占了6.9%,僅次于英國和韓國,排在美國5.4%之前;但是,如果從人力資本投入占總資本存量的比例來看,美國是30%多,OECD是20%多,中國只有百分之十點幾。
在企業轉型的軟環境上,中國企業與經濟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是不小的。鄔賀銓認為,這值得我們反思。在他看來,中國至少需要在五個方面加以改進。
第一,人才。我們需要兩棲人才,既懂新的技術,又懂傳統產業。波音公司設計生產的飛機用了8000多種軟件,市場上只買了1000種,7000種是自己開發的,所以波音也是軟件公司。GE公司是生產發動機的,可是做軟件信息服務收入遠遠超過賣發動機。企業轉型過程中需要大量“兩化”融合的人才,我們在這方面現在是有不足的。
第二,技術服務。我們不但缺技術,另外,中小企業不是簡單政府給它錢去買就可以的,這個平臺有些軟件可以用,但更重要的是怎么提供一種第三方的服務,幫助企業改進。未來的產業,生產型服務業可能比本身生產產品更重要、影響更大,這方面我們也有差距。
第三,安全。現在企業聯網后,如果信息安全沒跟上,最后帶來的危害更大,而這方面不能僅靠這個企業自身的安全能力,還得有國家強有力的安全支撐。
第四,改革。凡是轉型都會產生新業態,如果用老規矩去管,肯定是有問題的,可能要把它扼殺掉。我們要推動企業轉型,首先政府管理要轉型,這是“兩化”融合的關鍵。
第五,法律。企業轉型沒有相應法律保障很難推動。這里有很多新的法律法規問題,包括數字交易誠信環境是否很好建立,否則數字化以后,整個過程很多時候是智能化,沒有這樣的誠信保障是很難做的。(記者 郜曉文)
延伸閱讀
金融科技時代:
互聯網與傳統金融加速融合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識別等前沿科技在我國金融市場廣泛運用,互聯網企業同傳統金融機構正加速融合。在“2017年朗迪金融科技峰會”上,與會專家指出,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很快,專業化分工不斷深化,重塑了金融系統,但也要避免在快速的發展過程中出現失衡。
6月以來,不少互聯網巨頭與傳統銀行合作。京東宣布和工行簽署金融業務合作框架協議,百度和農行也宣布牽手,中行公布與騰訊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多方面的合作。而以零售見長的招行則更加積極,在金融服務場景化思路下,招行信用卡先后與京東、摩拜等互聯網相關企業合作,在購物、社交、旅游、出行等多方面布局。
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喆表示,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金融機構及金融科技機構對行業的理解更加深刻,雙方不再是簡單地排斥和顛覆,相反存在著很大的合作空間。
從過去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科技1.0時代,到如今的2.0時代,金融科技企業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服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金融業務進行流程改造、模式創新、服務升級,促進了金融領域更深層次的大分工。
北京銀行信息科技管理部副總經理明立松表示,銀行主要通過大量引入金融科技,使傳統需要柜員操作且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高頻操作完全自助機器化。
“除在銀行傳統服務方面更為智能,金融科技對銀行的經營模式和能力也有所提升。”浦發銀行總行科技金融中心主任袁蕊介紹,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當下,銀行可通過線上大數據解決企業投融資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提醒,雖然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很快,但我們也要避免在快速發展中出現失衡。在孫國峰看來,一方面,因為金融科技新的監管制度框架和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還在發展過程中,有可能會影響優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金融科技公司之間容易出現發展失衡。另一方面,大數據由金融科技巨頭匯集,客觀上可能產生數據寡頭現象,帶來數據壟斷,這也造成數據分布和數據使用的失衡。此外,金融消費發展和金融消費者保護之間的失衡也值得關注。(桑彤)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互聯網 經濟 金融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