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聶鳳:一個技校生的逆襲
2011年,中國第一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聶鳳以全國前五的成績入選國家隊,但在最終的集訓階段被淘汰;2013年,第四十二屆大賽,聶鳳在全國選拔賽中拔得頭籌,本以為勝券在握,卻在最后階段滑落至第三名;到了2015年,面對第四十三屆大賽的選拔,聶鳳倍感壓力:“世界技能大賽對參賽選手有年齡限制,一般要在22歲以下。這次比賽是我最后一次機會了!”雖然這回在最初的選拔賽中聶鳳只排在第四,但她吸取了上屆比賽的教訓,迅速調整好心態,終于在這次贏得了世界技能大賽的“入場券”。
常年高強度訓練,聶鳳的身體也受了一些影響:頸部脊椎有些彎曲,頭部微傾,手背和手臂上的肌肉也凸了起來。“剪個頭而已,至于把自己累成這樣嗎?”一開始,身邊的很多人都對她的“拼命”表示不解;而當榮譽向這小姑娘紛至沓來時,又有人覺得不可思議:“當教授、拿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不都是專家學者這些高大上的人物嗎?一個剪頭發的,不可能吧!”聶鳳坦言,拋開少數人的質疑不管,最欣慰的是,學生們在她身上看到了未來發展的前景和希望。“他們中的很多人現在愿意把美發造型當作一項事業去追求,這會為整個行業注入一股‘新生命’。”
“過去,由于社會觀念、薪酬待遇等因素,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不高。隨著整個社會對‘工匠精神’的不斷追求和崇尚,人們的就業觀念已經慢慢有所改變。”重慶五一技師學院校長朱泉表示。
不斷追求細節是匠心之魂
——“想做大師,就得對完美和細節執著”
聶鳳拿了世界冠軍,憑啥?她自己的心得就是贏在細節。“在我看來,‘工匠精神’的核心就在于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完美,在此基礎上突破自己、有所創新。”
在國際賽場上,細節和標準化是評委們考核的關鍵。“每根頭發絲的流向不正確會被扣分,整個發型的紋理形狀不到位會被扣分,甚至做完造型之后不掃地都會被扣分。想做大師,就得對完美和細節有一種近乎‘變態’的執著。”
“把每一個模塊都盡可能做到完美,每一項規則和標準都牢記于心。”聶鳳對細節的追求,其實就是“匠心”的體現。在近兩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了“工匠精神”和“匠心”:“質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勵機制,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相比冠軍,我更適合被稱為‘工匠’。”的確,拿金牌、得榮譽,對于這個年輕的重慶妹子而言,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給學生上課、為學員輔導、帶隊參加比賽,“接下來準備去澳大利亞學習半年,現在每天還得多練倆小時英語呢!”金牌加身的聶鳳,仍是忙得團團轉,不敢有絲毫松懈。
“等我從國外回來,還有件大事要做。”聶鳳透露,目前國內缺少有質量的美發造型教材,很難指導學生如何參照國際標準成長為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一流美發師。“一兩個冠軍說明不了啥,只有整個行業水平上去了,咱在國際上才真正能有話語權。”接下來,她打算整理自己幾年來從事美發行業以及參加國內外賽事的經驗匯編總結,自主設計適合中國學生的美發教材。“希望我能在教師、教練的崗位上,帶出一批具備‘工匠精神’、受國際認可的學生來,為當前國內的美發造型行業帶來一些好的影響。”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聶鳳 美發 技校 洗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