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蔡英文要完成“文化臺獨”的最后一里路了嗎?
前幾天,臺灣“國教院”公布“12年社會領域課綱草案”,高中歷史課綱將不再分“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將中國史并入東亞史,課程分為“臺灣、東亞、世界”三個分域,中國史作為一個獨立敘述的課程將在臺灣高中歷史教育中徹底消失。課綱自7月3日至11月10日舉行網絡論壇聽取各方意見,9月3日起在各縣市辦公聽會,預計明年初交“教育部門課程審議會”審議,2019學年上路。至此,在歷經李登輝、陳水扁20年來的“臺獨”化改造,以“臺獨”歷史課綱為標志,臺灣的“文化臺獨”終于在蔡英文手上完成。
近年來,臺灣島內以“去中國化”為標志的“文化臺獨”動作頻頻,但對兩岸關系危害最大、在“去中國化”中發揮根本作用的,還是島內歷史課綱的“臺獨”化改造。“臺獨”課綱消彌了島內的中國人認同,培養了所謂“天然獨”,從根本上擴大了兩岸青年及未來數代人對兩岸關系的認知鴻溝,用心極其險惡。
課綱草案標志著蔡英文完成“文化臺獨”最后一里路。臺灣歷史課綱的改造始于李登輝時代。上世紀90年代,李登輝利用不斷抬頭的所謂臺灣“本土價值”,要求中小學教科書依照當局制定的課綱編寫教材。在李的授意下,1997年開始,臺灣歷史教育增加《認識臺灣》課程。1999年,李推“88課綱”,臺灣史在中國史范疇內首次以單獨單元出現,“臺獨”課程初顯。到陳水扁時期,采用“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三分法,將“中華民國”歷史一分為二,1945年前歸中國史,1945年后歸“臺灣史”,改“我國”為“中國”,暗示“中華民國是臺灣”的“兩國論”史觀。如果說李、扁時期的課綱改造,還有點遮遮掩掩,欲蓋彌彰,那么,蔡英文當局這次課綱改造就是集李、扁時代“文化臺獨”的大成,徹底割掉了兩岸的歷史連接,走完了“文化臺獨”的最后一里路。
新的歷史課綱為“政治臺獨”“法理臺獨”奠定了基礎。蔡英文上臺一年多來,島內發生了一系列的“去孔”“去孫”“去蔣”“去鄭(成功)”行為,不再遙祭軒轅黃帝,在島內講到“中華民國”時用“這個國家”代替。大多數人都以為這只是“文化臺獨”的小動作,其實這里都有深刻的政治意涵。用課綱草案體現的“臺獨”史觀看,臺灣認同臺灣人、東亞人,臺灣人與中國人無關,荷蘭、明鄭、清朝、日本、1945年從大陸來的“中華民國”都是外來政權。以這樣的史觀為指導,臺灣“去孔、去孫、去蔣、去鄭”不是很正常嗎?哪里還用祭拜“國父”、軒轅黃帝?延平王祠、“國父紀念館”等等這些都是歷史陳跡而已,最后脫掉“中華民國”這個外來政權的外衣,以“臺灣”立名不是順理成章嗎?
課綱草案為臺灣“脫中入日”埋下伏筆。課綱草案不提《開羅宣言》、《波次坦公告》、《舊金山和約》等決定臺灣歸屬地位的國際法依據,依李登輝、陳水扁等“臺獨”大佬一路操作的“臺灣地位末定論”“臺灣不是‘光復’是‘終戰’”“日本祖國論”等手法看,在割斷臺灣與大陸的歷史連接后,必定加強日本建設臺灣影響臺灣的論述,引導臺灣青年追隨他們以日本為祖國,以日本文化為精神依托。臺灣社會“親日”,“依日抗陸”,甚至回歸“日本祖國”等變態文化將興起,大陸倡導追求的“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將徹底失去血緣文化依托。
“欲滅其國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臺灣歷史上有兩次“去中國化”的“去中國史,滅中國文化”的運動。第一次就是日本殖民后期在臺灣推行的“皇民化”運動。皇民化以強力推行日本文化消滅中華文化,學校只教日語,獎勵以日語為常用語的家庭,個人去中文名改日本名,廢中國寺廟祖宗牌位,信日本“天照大神”拜日本神社。皇民化教育培養了皇民化的一代,他們以當“日本人”為榮,李登輝就是皇民化的典型標本。第二次就是李登輝當權以來以“臺獨”為目標的一系列“去中國化”運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今天“去中國化”最不遺余力的,乃是當年的皇民一代及其他們的后代。可以想象,歷史文化斷裂的影響是多么的深刻久遠,后患是多么的無窮。
我們必須認識到島內以“去中國史”為標志的“文化臺獨”的嚴重危害,決不允許其發展下去。如果說李扁時期“去中國史”還擋著一塊遮羞布,一湯匙一湯匙往外灑中國史,現在的臺灣當局正把中國史整碗潑掉,已經到了不能坐視的關頭了。大陸相關部門必須統籌拿出應對方案,有針對性地進行反制。如,“臺獨”妄稱臺灣是“國”,就必須在國際上限制壓縮其以“國”形式存在的空間?!芭_獨”把臺灣與大陸的關系說成是東亞體系,我們的歷史學者必須在國際上加大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宣傳,要聲援島內正派學者對臺灣與大陸歷史連接的論述。要打破兩岸相鄰地理習慣認知,強化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形成“臺獨”必須迷途知返的強大壓力。
總之,在大陸各項建設都取得巨大進步,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大的今天,我們有能力應對任何“臺獨”分裂行徑。(中國臺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蔡英文 文化臺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