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他用“一棵草”帶給上百個國家農民脫貧夢
功成身退還是繼續奔波?
“技術問題現在解決了,希望國家能把在黃河兩岸發展菌草業治理水土流失、扶貧開發納入國家有關部門的計劃,建起‘黃河千里菌草生態屏障’。”林占熺反復對記者囑托
2000年7月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會議室里,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頒獎會。
福建省領導親自為獲獎者頒獎,這是福建省第一次對科技工作人員作出的貢獻記一等功。
這位獲獎者就是當時已58歲的林占熺。
當年,林占熺已臨近退休,不少人勸他:“你已經功成名就,沒必要這樣繼續奔波下去了,是時候享享清福了。”
17年過去了,如今75歲的林占熺還在一線。今年,他除了兩次趕赴聯合國總部紐約,其余時間不是在貧窮國家推廣技術,就是“泡”在黃河流域研究治沙菌草,在家的時間極少。
每次出遠門前,妻子都反復叮囑他:“記得吃藥。”林占熺的心臟病幾次把他帶到生死關口,偏偏他每次去的都是極窮、極荒、極苦的地方,大家為他的健康考慮,都勸他把腳步停一停。
他考慮都沒考慮就斷然拒絕了。林占熺說,“2001年我的心臟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停止跳動10多秒鐘。從那以后,我就倒過來數——過一天算賺一天。”
賺來的每一天,林占熺都不想虛度,他心里裝著一個很大的夢想沒有實現。
早在1971年到黃土高原考察的時候,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就成了他心里始終繞不過去的“一座山”。
林占熺暗自許下心愿,希望種下“黃河千里菌草生態屏障”,用三代人的努力移掉“這座山”,讓黃河水早日變清。
為了這個愿望,他無論走到哪里,都癡迷于尋覓合適的草種,直到終于發現了一種根系長9米多的新草種,他一拍大腿:“這下有希望了。”
2013、 2014兩年,林占熺終于帶著草種“出征”黃河,來到了飛沙走石的內蒙古阿拉善盟的烏蘭布和沙漠東緣,開展種植菌草固沙防沙的研究示范。
這片地區是我國八大沙漠之一,四大沙塵暴發源地之一,也是全黃河流域最嚴重的地區之一,85公里的河段,每年流入黃河的沙達1億噸以上。
一上來就啃最硬的骨頭,這是林占熺一貫的實驗風格。
種下的菌草面對8級大風,很快就繳械投降。
草都死了,林占熺還不服輸,在10多種長根系草種中反復篩選。漸漸地,有些菌草開始“死而復生”,最后僅用了120天,這片沙漠就變成了綠洲,他終于摸索出了一套菌草治理生態的技術!
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部門院校的50多名專家學者親眼見證了我國這一種治沙“秘密新武器”的誕生,他們還對菌草成長后改善沙地微生物及相關成分做了研究監測,發現有機質含量增加了58.97%!
專家們達成一致共識,建議在黃河沿岸適宜地區大規模推廣菌草種植。
“技術問題現在解決了,希望國家能把在黃河兩岸發展菌草業治理水土流失、扶貧開發納入國家有關部門的計劃,在2021年‘第一個一百年’到來之前,建起‘黃河千里菌草生態屏障’。”
林占熺反復對記者囑托,希望媒體能代為傳達這個愿望。
帶著菌草夢,林占熺從壯年走到暮年。從意氣風發走到皺紋滿頰……
有趣的是,他的團隊里還有很多像他一樣早該退休的知名老科學家,這支“老年隊”常常比年輕人還有干勁,爭分奪秒地想為國家和民族做點事。
他們夢未了,鬢不敢白。(記者劉娟)
編輯:梁霄
關鍵詞:農民 脫貧 一棵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