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揭秘科研試劑造假:回收舊包裝打上進口標簽賣高價
隱秘的試劑造假
根據2015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生物試劑,是以微生物、細胞、動物或人源組織和體液作為原料,應用傳統技術或者現代生物技術制成,用于人類疾病的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藥品。我們日常聽到的抗生素、血清、疫苗、血液制品甚至動物源性的組織和胚胎等都屬于試劑的范疇,是生物科學實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黃嵩是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行政副所長,他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他們研究所一年有4000萬元經費花在購買試劑上,幾乎占了整體科研經費的一半。在采購試劑的時候,假冒試劑的陰影始終縈繞在他心頭。
2013年,他曾在中關村一家打印店里看到印著艾博抗(Abcam)和CST(Cell Signalling Technology)等國外知名抗體公司名稱的標簽;2015年,他看到實驗室里有清潔工專門挑揀出空的試劑瓶,問過以后才知道,有人以40元一個的價錢回收空試劑瓶。
不僅如此,黃嵩自己也有過買假試劑的經歷。他曾經做DNA轉染的實驗,把DNA引入細胞的試劑出了問題,使得他后面的實驗沒有結果。他想到很多因素:血清是假的,還是細胞出了問題,或者是實驗方法出了錯?他把這些都試驗了一遍,依然沒找到原因,最終才想到試劑是否有問題——一試,果然試劑本身就是假的。
“重新測試的過程非常長,一個禮拜才能驗證一個變量是不是錯的。”在辛辛苦苦完成一系列實驗以后,再折回去尋找“錯點”是非常煩惱的事,這樣的困擾不僅黃嵩獨有。
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員席建忠曾對《科學》雜志講述,他的實驗瓶里多次出現黑斑,培養的細胞在一周內就死亡了,逐個排除干擾因素以后,最終發現他使用的一種細胞培養基DMEM可能是假貨。“DMEM太基礎了,我們從來沒想到過它會出問題。”除了費時、費力還費錢,因為實驗過程中還添加了很多其他試劑,使用各種耗材、儀器,而且搭進很大的人力成本。根據席建忠的計算,一次這樣的事故,損失大概就有二三十萬元。
北京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黃巖誼曾經提到,“實驗室的老師和學生從來就沒有想過試劑會有假的,他們大腦里從來就沒有這根弦兒。”在黃嵩看來,很多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都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從來不會懷疑試劑的真假,因為在美國幾乎不會遇到假貨。
黃嵩根據自己看到的假冒商標和試劑瓶回收的情況推測,試劑造假的手段應該是兌水摻假和直接假冒。“許多生物試劑包裝并沒有密封條,拿抗體來講,經銷商可能會將一管抗體分裝成兩管、三管甚至四管,然后分別兌水,這時候從外表上并不能看出哪管試劑是假的,只要能打印出標簽來,貼上去就行了。”
他推測,造假者的另一種手段是用回收的國外品牌的舊包裝,直接裝入來歷不明的試劑,貼上打印的進口品牌標簽,就能賣大價錢。“這些人用別人的品牌是沒有顧忌的,自己賺了錢,卻毀了國外品牌的名譽。”
編輯:梁霄
關鍵詞:科研 試劑 標簽 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