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5年來城鎮新增就業每年超1200萬 飯碗越端越牢
這是就業穩中向好的5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每年都保持在1200萬人以上,5年累計新增就業超過6500萬人。
這是“飯碗”越端越牢的5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保持在4.1%以下,2016年降至4.02%,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低。
這是勞動者更有奔頭的5年:就業環境向好,創業就業活躍,人生出彩的機會越來越多。
就業是民生之本。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放在重中之重,千方百計促進就業,點亮億萬人的笑容。
第三產業成為就業主力,西部城鎮就業增速反超東部
黨和政府,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促就業。而我國也交出了一份亮麗的就業答卷。
就業規模持續擴大,更多的勞動者找到工作、穩定就業,開啟幸福生活的大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全國就業人員超過7.7億人,比2015年末增加152萬人。2016年當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連續第五年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就業結構日趨優化,從原來第一產業占多數的“金字塔型”,向第三產業比重不斷上升的“倒金字塔型”轉變。2012年—2016年,三產就業人數累計增加6067萬人,三產就業人數占比從36.1%升至43.5%,成為就業絕對主力;一產、二產就業人數占全部就業比重分別從33.6%和30.3%降至27.7%和28.8%。這既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謀求產業升級的結果,也顯示我國就業結構更加合理、更具有持續性。
統籌城鄉就業進展顯著。城鎮就業人員比重不斷提高,從2013年的49.7%上升到2016年的53.4%。到2016年末,全國農民工總量28171萬人,比2012年增加近2000萬人。農民工工資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農民工外出務工收入大幅增加。
區域就業格局更加合理。過去,我國勞動力流動的主要方向是由中西部鄉村向東部城鎮集中;近年來,伴隨著產業梯度轉移,西部城鎮就業增速開始出現反超。2012年—2016年,西部城鎮就業人數累計增長16.8%,東部增長10.9%,中部和東北分別增長10.4%和6.5%。2012年—2016年,中西部地區城鎮就業增長對全國的貢獻率達到50.9%,比東部地區高6.8個百分點。
GDP增速持續放緩,就業卻走出一條向上的曲線
通常情況下,經濟上行則就業旺,經濟下行則就業難。然而,5年來,我國GDP增速持續放緩,就業卻走出一條向上的曲線。經濟降速,就業為何依舊快馬加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介紹說,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和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沒有變,經濟發展仍處于中高速增長區間,在世界范圍內仍居前列,為就業穩定提供了支撐。更重要的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制定了一系列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措施,推動形成凝心聚力、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為就業大局穩定提供了根本保證。黨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就業優先,各地更加注重讓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良性互動,把轉型升級的過程變成經濟對就業拉動能力提高的過程。5年來,現代服務業就業增長迅猛。2012年—2015年,就業增長最快的3個行業依次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分別增長72.7%、50.3%、38.7%。民營經濟成為創造新增就業崗位的主力。2015年,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就業人數,分別比2012年增長38.2%和47.9%。就業彈性提高了,國家統計局測算,2012年—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平均吸納非農就業172萬人,比2009年—2011年多吸納30萬人。
就業優先,各地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成為促就業的有力抓手。減免稅費,身處經濟下行期的小企業能夠輕裝上陣,崗位更穩定;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一時間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再不是“斷線的風箏”;失業保險金補貼參保者提升職業技能,提高了勞動者就業能力。
真抓實干,重點群體就業得到保障。2013年—201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累計實現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238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699萬人,共幫扶22萬戶零就業家庭中的24.9萬人就業,實現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放在全球背景下,許多國家面臨失業難題。2016年,歐洲失業率超過10%,中國就業可謂“風景這邊獨好”。國際勞工組織高度評價中國積極的就業政策,認為是“現代就業理念、世界各國經驗與中國實際的最好結合”。
“放管服”改革激發創新動力,創投基金孵化草根創業者
“畢業了,去創業”“老家機會也不少,回鄉創業去”“科研人員可以帶著項目創辦企業,我想試一試”……創業是更加積極的就業。5年來,我國大力營造有利于創業的體制機制環境,創業熱潮噴薄而出。
改革釋放活力,讓勞動者想創業。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新動力,市場主體井噴式增長,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不斷顯現。據統計,自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以來,新登記企業增速每年都保持在20%以上。2016年全國日均新創設企業1.5萬戶,比上年日均增加3000戶,初步測算,對同期新增就業貢獻率達到40%左右。不僅如此,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在創業創新的熱情中充分發揮,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新就業形態大量涌現,拓寬了就業渠道,形成新的就業增長點。創新創業正進入黃金時代。
改革搭臺助力,讓勞動者能創業。創業資金雪中送炭。國家出臺措施,設立創業擔保貸款,支持發展各類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將資金補貼等政策延伸運用到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模式,培育創業創新公共平臺。財政支持得到加強,普惠性稅收措施不斷完善,融資模式進一步優化創新。目前,中央財政已吸引地方政府、社會資金共同設立數百只創業投資基金,扶持了一大批企業。創業培訓紅紅火火。農民工返鄉創業,可以得到免費的創業培訓。高校畢業生想辦公司,“導師帶徒”計劃幫助其彌補經驗不足。我國廣泛推廣創業培訓,建立健全創業輔導制度,為“草根創業者”解決難題。
創業引領就業,一批批有能力有勇氣的勞動者邁上創業之路,放飛更多夢想。(記者 白天亮)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創業 城鎮 增長 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