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國家統計局局長:7%的增長速度“含金量”較高

2015年08月04日 16:17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三期”疊加影響不斷深化帶來的下行壓力,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科學決策,主動引領新常態,著力創新宏觀調控,全力深化改革開放,奮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上半年,經濟增長7%,符合預期目標。7%的增長速度有穩固的基礎,是不低的,符合增速換擋的客觀規律,也有利于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對此要全面認識。

一、 7%的增長速度符合客觀實際

  從生產角度看,第三產業較快發展是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上半年,由于夏糧再獲豐收,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受市場供大于求壓力持續加大的影響,工業生產仍較低迷,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6.1%,回落0.3個百分點;隨著經濟向服務業主導轉變,以及政府加大對服務業支持力度,服務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4%,加快0.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拉動點數分別為0.2、3.1和3.7個百分點,貢獻率分別為3.1%、43.5%和53.4%。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第二產業高9.9個百分點,是上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因素。從第三產業內部看,現代服務業增長較快。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4%,比一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特別是證券市場異常火爆,股票成交額增長5.4倍;電信業務總量增長23.2%,郵政業務總量增長32.1%,其中快遞業務量增長43.3%。1-5月份,在“互聯網+”浪潮帶動下,互聯網及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左右;受電影票房及電視廣告收入大幅增加影響,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制作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超過20%。

  從需求角度看,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今年以來,社會消費繼續保持穩定,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明顯。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9.1%,均保持基本穩定。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4%,比一季度回落2.1個百分點。在這樣情況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上升,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4.2個百分點,貢獻率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拉動GDP增長2.5個百分點,貢獻率為35.7%,下降16.2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拉動GDP增長0.3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3%,而上年同期為-6.2%。

  從區域角度看,東部地區對經濟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盡管今年以來一些產業結構單一,發展偏“重”的地區經濟發展較為困難,但產業轉型起步較早,市場力量較強的東部地區發展態勢較好,對經濟增長的穩定作用進一步顯現。從經濟增長來看,上半年,東部的天津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4%,江蘇增長8.5%,浙江增長8.3%,山東增長7.8%,廣東增長7.7%,均快于全國。從投資來看,天津增長13.2%,江蘇增長10.9%,浙江增長12.3%,山東增長14.6%,廣東增長17.3%。從地方財政收入來看,天津增長11.6%,江蘇增長10.5%,浙江增長14.8%,山東增長9.1%,廣東增長14.9%。

二、 7%的增長速度“含金量”較高

  盡管與以往相比,我國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從我國經濟體量來看,7%仍是不低的增速,而從世界范圍來看,無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發展階段相近的發展中國家相比,都名列前茅。特別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結構繼續優化,民生不斷改善,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國經濟增長1%對應的經濟增量與以往不可同日而語。我國經濟總量已今非昔比,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規模的擴大意味著增長1%對應的經濟增量已經遠遠大于過去。以美元計價,2014年我國經濟規模首次超過10萬億美元,經濟增長7.4%所對應的增量超過8000億美元。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這一增量超過中等發達水平的土耳其等國2014年全年GDP總量,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5.8%,比美國高1.1個百分點,居世界第一位。從我國發展歷史看,7.4%的增長對應的經濟增量也相當于我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年的經濟總量。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對應的經濟增量接近2014年新加坡全年的經濟總量。并且,與世界主要國家或經濟體相比,7%的經濟增速仍然是比較快的增速。從發達經濟體看,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3%,英國增長2.6%,韓國增長2.2%;一季度,歐元區增長1.0%,日本下降0.9%;從發展中經濟體看,一季度,印度增長7.5%,南非增長2.1%,俄羅斯下降2.2%,巴西下降1.6%。

  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結構在優化、民生在改善。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2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降幅進一步擴大。就業物價收入形勢總體穩定。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1.8%;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漲勢溫和;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快于經濟增速0.6個百分點。

  實現7%的經濟增長來之不易。今年以來,國內外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不及預期。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雖有好轉,但一波三折,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增長態勢總體疲弱。新興經濟體受美元走強及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滑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同時,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一季度全球貿易量僅增長0.7%,我國出口壓力不斷加大。上半年我國出口僅增長0.9%,其中6月份增長2.1%。從國內看,“三期”疊加影響不斷深化,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方面,產能過剩、需求不振問題突出。上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6%,連續40個月同比下降。另一方面,新興增長動力雖然增長較快,但體量較小,尚不能抵消傳統動力減弱帶來的下行壓力。面對困難局面,黨中央、國務院積極作為,不斷創新宏觀調控,出臺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著力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初步扭轉了經濟下行態勢,二季度經濟增速與一季度持平。

三、 7%的增長速度符合新常態發展規律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支撐過去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是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和數量連續下降,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改革開放以來的較長時期,我國勞動力供給充裕,以及農村勞動力源源不斷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帶來的效率提升,是這一時期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然而,近年來人口年齡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比重均出現下降。2014年,我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為67.0%,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自2010年以來連續5年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為91583萬人,比上年下降371萬人,自2012年以來連續3年下降。與此同時,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的速度也在不斷放緩。隨著勞動力供給狀況發生變化,勞動力成本持續快速上升。2010年-2014年,農民工月均工資年均增長15.1%;2015年上半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月均工資超過3000元。

  二是能源資源約束增強、環境要求不斷提高。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人均可再生淡水資源擁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人均石油、人均天然氣可開采儲量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但資源消耗的規模十分巨大。2014年,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為13.3%,一次能源消耗總量卻占到世界的23%。在國內供給能力有限而需求快速增長的情況下,主要能源、礦產資源的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目前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土地要素日益稀缺。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可用建設用地日益稀缺,土地價格快速上漲。根據國土資源部數據,2014年末,全國主要監測城市綜合地價為3522元/平方米,為2010年的1.22倍。在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因為土地缺乏導致項目無法落地和企業擴大投資受限的問題。生態環境壓力突出。2014年,我國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2295萬噸,二氧化硫(SO2)排放量1974萬噸,盡管有所下降,但仍然處于高位。2014年,十大流域的702個水質監測斷面中,除Ⅰ-Ⅲ類外的劣質水質斷面比例高達28.8%,其中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達到9.0%;近岸海域301個海水水質監測點中,Ⅳ類、劣Ⅳ類水質標準的監測點占26.2%。大氣污染問題突出,全國范圍大面積的霧霾頻繁發生,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勞動力成本優勢減弱、人口數量紅利下降、能源資源環境約束增強,決定了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和實際增速均趨于放緩。這種增速“換擋”,是經濟發展階段變化下所必然出現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事實上,從國際范圍看,追趕型經濟體在經歷一段較長時期的快速增長后增速出現回落也是普遍現象。1956年-1973年,日本GDP年均增長9.2%,之后經濟增速顯著回落,1974年-1991年年均僅增長3.7%。1951年-1960年,聯邦德國GDP年均增長8.2%,1961年-1970年回落至4.4%,1971年-1991年進一步回落至2.7%。1966年-1995年,韓國GDP年均增長8.4%,1996年-2011年回落至4.2%。有所不同的是,我國空間廣闊,地區發展差距較大,中西部地區的后發優勢和比較優勢比較明顯,經濟增長具有較大的韌性和回旋余地,即使經濟增速“換擋”,現階段仍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長潛力和條件。

四、 7%左右的增長速度有利于統籌多重目標

  新常態下,隨著經濟增長的支撐因素發生深刻變化,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客觀上要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而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都需要適宜的宏觀環境,以及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增速。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經驗看,經濟增速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轉方式、調結構。一方面,經濟增長過快,總需求大于總供給,轉方式、調結構的動力不足。由于經濟增長的速度很快,需求過旺,幾乎所有企業生產的產品都可以銷售出去,即使是落后產能也能獲利,企業進行產品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動力不強,不利于淘汰落后產能和設備的升級改造。與此同時,經濟增長過快,傳統產業的回報較為可觀,發展新產業空間不足、約束較多、具有一定風險,不利于資源要素向新產業、新產品轉移。另一方面,經濟增長過慢,總需求小于總供給,轉方式、調結構成本過高、能力受限。經濟過冷時,經濟增長速度低于潛在增長水平,產能和生產要素利用率下降,資源閑置和浪費問題突出。隨著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惡化,盈利能力下降,用于創新的資源減少,轉型升級能力降低,甚至有些企業破產倒閉,導致失業增加,進而可能影響到社會穩定,這種被動的調整帶有一定的強制性,成本和代價都很高。因此,既要為轉方式、調結構提供一定空間,又要保持一定的壓力,需要經濟保持適度增長。

  從近兩年我國發展實際來看,7%左右的經濟增速,總體上是適度的,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倒逼作用,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和結構轉型升級。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45.5%,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3年、2014年分別上升至46.9%和48.2%,今年上半年進一步上升為49.5%,產業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趨勢明顯。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不斷涌現,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業態高速增長。需求結構也在向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投資、出口增速換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三駕馬車”的動力結構優化、協調性增強。

  綜上所述,盡管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7%比去年有所回落,但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仍然較高,也符合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換擋的客觀規律。但必須認識到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第一要務,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才能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當中的問題。增長速度過低不利于穩定擴大就業,不利于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利于防范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因此,要統籌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關系。下階段,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一些企業經營困難,經濟增長新動力不足和舊動力減弱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在這種情況下,既要保持戰略定力,持之以恒推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結構調整,又要樹立危機應對和風險管控意識,下大力氣發展做強實體經濟,鞏固經濟趨穩向好的基礎,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作者王保安 系國家統計局局長)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經濟 增速 7% 消費 快遞業務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 | 夂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 中文字幕网在线网站 | 最新国产乱理片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 色综合国产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