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朱炳元:引領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
倡導開放包容的中國風范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征。歷史反復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不是對外擴張、殖民主義和強權政治,而是人民的辛勤勞動、艱苦奮斗。中國不尋求一枝獨秀或一家獨大,而是致力于同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共享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中國越發展,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就越有利。一個日益繁榮強大的中國出現在世界面前,不僅有利于維護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利于增進各國人民的共同福祉。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致力于解決自身問題的同時,力所能及地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今后將繼續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好對外幫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在30%以上。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中國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游將達到7億人次。這將為世界各國發展帶來更多機遇。中國的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也愿意以自己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的發展作出貢獻。中國人民深知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艱辛,對各國人民取得的發展成就都加以點贊,希望他們的日子都越來越好,不會犯“紅眼病”,不會抱怨別人從中國的發展中獲得了好處。中國將繼續奉行開放包容的政策,將自身的發展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也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國際場合發表重要講話所呈現的大國風范,受到眾多國家的高度贊譽。
改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
全球治理是指通過制定一系列具有約束力的國際規則來規范各個國家的行為,維持正常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是二戰后在發達國家主導下形成的,它既有合理性和正當性的一面,也存在不完善、不適應形勢發展的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以現有國際秩序維護者、改革者的姿態出現在國際舞臺上,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顧全大局、勇于擔當,兼顧國情和世情,努力找到與其他國家互利共贏的“最大公約數”。中國從理論層面深化對全球治理的認識,闡釋全球治理的中國主張;從實踐層面將全球治理作為參與多邊外交的重要議題,拿出中國方案,展示中國智慧。
中國以天下為公的胸襟,將自身利益與世界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推動世界各國共同繁榮和進步。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變革,保持既有理又有禮的大國風度,塑造了溫和自信的國際形象。例如,生態危機是全球性問題。中國主張人類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積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再如,中國致力于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支持建立開放、包容、透明、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系,倡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國以融入現有國際秩序為基礎,積極推進全球治理改革完善。中國對全球治理的積極態度,有助于世界各國明確方向、凝聚共識、增強信心。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實踐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它順應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愿望,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致力于實現中國與相關國家發展的對接聯通,努力在開放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阻力的國際形勢下,“一帶一路”建設成為中國向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是新時期中國引領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大倡議,是追求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目標的具體實踐。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涵和舉措是互聯互通。如果將“一帶一路”建設比喻為世界經濟騰飛的兩只翅膀,那么,互聯互通就是這兩只翅膀的血脈和經絡?!耙粠б宦贰苯ㄔO所要實現的互聯互通,不僅僅是修路架橋或平面化、單線條的聯通,而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協同推進。這是全方位、立體化、網絡狀的大聯通,也是生機勃勃、群策群力、開放包容的大系統。
為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設立絲路基金、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推動建設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目的是支持各國共同發展。因為中國深知,那種你多我少、你輸我贏的舊思維不利于維護和發展世界人民的整體利益。中國始終認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正如習近平主席今年5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的:“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同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同30多個國家開展機制化產能合作。”所以說,“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效惠及世界。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經濟 全球化 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