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從靠關系到靠市場的蝶變
去年,當江蘇旭元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決定參與黑龍江省光伏電站項目招標時,很多人潑冷水,“沒有關系,沒有門路,一家外地企業怎么可能競標成功?”項目負責人吳國強說:“心里確實沒底,但黑龍江省公共資源交易完全公開競標的形式,讓企業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不久后,吳國強驚喜地在中標企業公示名單中找到了自己公司的名字。不僅如此,省政府還給中標企業提供了豐厚的政策禮包,程序從嚴從簡,配套服務齊全,項目很快于今年5月在大慶市薩爾圖區順利開工。
建設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把資源配置權力交由市場,讓政府回歸本位,正是黑龍江省“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近期記者跟隨國務院辦公廳“放管服”改革專項督查第三督查組在黑龍江省哈爾濱、黑河、大慶、齊齊哈爾等市走訪時發現,“放管服”改革穿透力很強,從行政審批提速,到“權責清單”出臺;從取消“紅頂中介”,到“大處室”改革,帶來的不只是行政權力的下放,審批程序的精簡,更是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
在不少企業和群眾看來,原本“難打交道”“四平八穩”的感覺消失了,政策更有溫度,服務更有質感。在黑河行政服務大廳,辦事窗口一張“一次性事項告知單”,讓辦事企業和群眾少跑冤枉路;在大慶24小時政務自助服務區,一個“物聯網+政務服務”的“蜜蜂箱”,成為群眾身邊不下班的“微政務中心”……各級政府不僅以實際行動問民需、管民事、解民憂,還通過民意調查,不斷評估改革效果,列出負面清單,認準目標推進,直到群眾滿意為止。
更內在的改變是,政府的管理方式也隨之轉變,服務型政府的理念正在悄然生根。齊齊哈爾市一家環保科技企業負責人對此體會頗深:“政府部門做事習慣逐漸從‘事后處罰’變為‘事前服務’,我們企業經營者對于一些政府部門的執法行為,也從‘害怕’變為‘期盼’。”以“放管服”改革為契機,政府在悄悄地進行一場自我革新,工作方式、管理制度應時而變,更多地站在企業、群眾角度考慮問題,更多地在提升服務效能和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
以簡政放權為核心的自我改革,不僅帶來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也在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推動社會發展回歸良好風尚。比如,一些企業“凡是投資審批都要有關系、找門路”的思維定勢被逐漸打破,新的社會風氣正在形成。省發改委一位負責項目審批的干部對此體會頗深,他的辦公室由過去的“門庭若市”變成現在的“門可羅雀”,干部輕松了,風險減少了。企業更加專注于自身發展,“以前花錢多還得靠運氣,現在服務正規便利,全憑實力說話”。不同市場主體之間正慢慢形成一種共識:有投資需求、項目需求,該找的不是關系,而是法律和制度;證明企業能力的不是紅包,而是企業的信用和資質。
“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承載著人民群眾的美好期待,不可能一蹴而就。督查中也發現,還有一些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如何進一步減少審批環節,打掉阻礙創新創業的門檻;如何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營造更好營商環境……直面改革后的新問題,在正確的軌道上不斷摸索,“放管服”改革的成果才能鞏固下來,化作良好的治理能力,持久地讓廣大群眾受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企業 改革 市場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