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蘋果有糖心,人也會得“糖心病”?
蘋果有糖心,人也會得“糖心病”?
北京醫院主任醫師 汪芳
成長的路上,可以忘掉失敗,但是不能忘記教訓。
糖心病
北京醫院向來是老年人的“常駐地”,但是上周連續收了幾個青年患者,讓習慣與老人打交道的我們吃了一驚。
比如這位年僅37歲的患者,雖然有10年的糖尿病史,但是因為非常注重糖尿病的控制,所以平素的身體狀態非常好,甚至經常參與單位的藍球友誼賽。可就在一周前常規的糖尿病隨訪中,醫生為他做心電圖檢查時意外發現了異常Q波(提示存在心肌梗死),超聲心動圖則檢測到左室前壁基本上不運動,射血分數也只有40%(常規應在60%以上),當值醫生建議他去大醫院做冠脈造影以確診。
出于信任他來到了我們北京醫院,隨后的造影中發現他的前降支近段幾乎百分之百閉塞,情況危急!遂立即植入兩枚支架。
值得慶幸的是,這個猝死的高危患者被及時發現并妥善治療了。查房時他問起來:我得的是糖尿病,怎么心臟會出問題?之前也沒察覺出來,居然這么重?!
防治要趁早
問題來了:糖尿病真的會引起心臟病嗎?
什么是“糖心病”?
蘋果有糖心的,心臟也有糖心的?當然這是形象比喻,不過我們確實習慣把糖尿病性心臟病叫做“糖心病”,意在闡明這種心臟病是因“糖”而起的。
糖尿病患者中,大概有70-80%最后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心病”是其中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臨床上講的“糖心病”還可以繼續細分為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等。
總體來說,糖尿病患者的冠狀動脈、腎動脈、腦動脈和周圍動脈等,較之正常人存在更為嚴重和彌漫的病變,可造成更多的潰瘍、斑塊和血栓,因而明顯加快了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所以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罹患心臟病,甚至于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確診糖尿病前就存在冠心病了。
為什么糖尿病會引發心臟病?
單看糖尿病和心臟病,二者似乎沒有什么必然聯系。但是糖尿病患者長時間處于“慢性高血糖”狀態,為心臟病的發生和發展提供了溫床。當然從最初的的危險因素的產生,到最后心臟病的確診,還需要長時間、復雜的病理演變。
糖尿病患者早早啟動了體內“胰島素抵抗”的按鈕,使得“高血糖”成為常態。而這種狀態還會引發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異常,其中的“糖化過程”進一步穩固了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
高血糖的危害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血管內壁“氧化損害”,積小成多后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如果病情進一步惡化,就會使得所供血的相應器官缺血、缺氧產生更嚴重的病變。當病變阻塞在冠狀動脈時即會引起冠心病,也就是糖尿病性冠心病。
當然還有其他致病因素,比如高血壓、血液流變學異常等。
“糖心病”有什么特點?
體位性低血壓:健康人無論坐立行走,機體都會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血液供給,以盡最大限度維持血壓平衡。而糖心病患者因為植物神經受損,血管張力無法有效調節,自然就無法合理及時地舒張和收縮。所以當患者從臥位突然起立時,會出現一過性收縮壓下降(收縮壓下降>30mmHg、舒張壓下降>20 mmHg),伴隨而來的是頭昏、眼花、出汗,甚至暈厥。
靜息時心跳加快:人的心臟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共同支配,其中交感神經能使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經正相反。糖心病患者因為副交感神經受損,導致交感神經異常興奮,所以心率“額外的快”,而且這種“快”比較固定,也就是說即使患者靜臥休息也一樣很快(一般可達90次/min,嚴重者130次/min)。
毫無征兆的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誘因是心肌缺血缺氧,發作時患者會產生明顯的痛感,有人形容“像刀絞一樣”。然而糖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經病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心臟痛覺傳入神經的功能,心肌梗死發作時反而感覺不到明顯的痛楚——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為極容易因此而漏診、誤診。
一般的心臟病患者以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主,而糖心病患者明顯更年輕,所以也就需要糖尿病患者積極預防:注重血糖控制、血壓控制,平時飲食要清淡,戒煙戒酒,適當加強體育鍛煉。
另外,還要定期到醫院做心電圖,對心功能進行評估,如果發現疑似心臟病的苗頭,要抓緊時間進行治療。
北京醫院●出診時間
周一上午:特需門診
周三上午:專家門診
(如有特別需要,可微信預約)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糖尿病 患者 蘋果 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