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農業科技園區:創新動力何處來

2017年06月06日 10:21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科技部日前發布消息,要做好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工作,到2020年,擬建設30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300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3000個省級科技園區。

1121085350_14966237747071n

近年來,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已成國際共識。古老的“種田+養豬”早已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農田+廠房”也不是農業科技園區的內涵。努力建設農業科技園區體系,成為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

多位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建設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層次分明、功能互補的全國農業科技園區體系,要有效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將其建設成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陣地、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的試驗田和美麗鄉村建設的示范區,形成可復制的新模式。

農科園區長啥樣

從1997年國務院批準建設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農高區楊凌農高區,到2016年黃河三角洲農高區正式成立,經過20年探索,我國農高區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當前,全國涉農高新技術企業約6800家,營業收入約1.36萬億元。各地對創建國家級農高區積極性都很高。據科技部農村司負責人透露,湖北荊州、重慶榮昌等地已被列為考察對象。

既然發展如火如荼,為什么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還要強調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這是因為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與農業的基礎地位極不相稱。數據顯示,全國涉農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比為8.6%,涉農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占比為5.4%,國內大部分涉農企業研發投入不足1%。目前,在146家國家級高新區中僅有2家是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目前已有的兩家國家級農高區都位于我國主要的農業生態區,代表性很強。”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專家沈源告訴記者,陜西楊凌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區,僅起步階段,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就聚集了農林水等70個學科近6000名科教人員,被譽為中國“農科城”;黃河三角洲主要是鹽堿地和中低產田治理示范區,這也是我國最后一個待開發的大河三角洲,擁有800多萬畝未利用土地。

農業科技園區體系不能僅靠國家級農高區。目前,經科技部批準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試點)有246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000多個,地市級有4000多家。農業部有283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還有14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19個臺灣農民創業園。

在山東高青(省級)農業科技園,黑牛是這座農業科技園的“主角”。科技園設計了黑牛養殖區、綜合服務區、新農村社區等17個片區,形成了從飼料加工、養殖繁育到有機肥生產、有機種植為一體的完整的黑牛產業鏈。這條產業鏈上有2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直接聯結了2862戶農民,帶動全省黑牛產業發展。

“如今,山東全省120個涉農縣(市、區)實現了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的全覆蓋。”山東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處長王守寶說,全省還有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9個,數量居全國首位。建設梯次發展的農業科技園區體系,山東已走在全國前列。

農業部科教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各類農業科技園區雖然名稱不同、級別各異,但都要按照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特色鮮明的要求,在探索農業經營新機制、發展現代農業方面走在前列,在建立新型農業科研平臺、促進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方面作出示范,在科技金融結合等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先行先試。

發展瓶頸在哪里

記者采訪發現,如今各類農業科技園區、產業園區、示范園區很多,如果不能有效協調,就會產生資源爭奪問題或功能定位模糊問題。在實際發展中,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一些農業科技園區只是科研院校的科技成果轉化區而沒有下游產業;而一些則只有初級農產品加工企業,沒有高新技術的注入。

現階段,我國的一般農業科技園區對升級成為農高區具有強烈的愿望,但我國農高區評判標準仍以工業類高新區的評判標準為準,這不利于農業科技園區的功能定位。沈源說,鑒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差異,建設農高區就要降低滿足高新區評價標準的經濟指標,而且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面臨更多的發展問題,所以農高區要建立自身評判標準以及評價體系。

“當前許多地方對農業科技園區的考核很嚴也很頻繁,甚至每個月考核一次。這是按生產管理方式來管理科技園區,不利于培育創新驅動能力。”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所研究員姜長云認為,對農高區來說,重要的不是立竿見影地弄出一大批企業,而是優先注意產業生態建設,要尊重農高區發展規律。如果農高區批準后很快就塞滿了企業,甚至變成本省農業院校的科技成果轉化區,對外省農業高新企業沒有吸引力或者只是解決一些涉農企業用地問題,就不能說是成功的。

事實上,楊凌示范區在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取得了重大成績,也面臨著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緩慢、產業化轉化速度較低、農業科研工作機制不活、引領產業能力薄弱等問題。總體看,目前我國農業科技園區普遍存在產業科技創新驅動不足等問題,特別是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質量和效益還相對較弱。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專家張明表示,部分創建國家高新區的園區,雖名為農業高新區,但是園區的主要來源為裝備制造、建材等非農產業;區內的大多數農業企業,均存在生產規模小、稅收貢獻小、成長性差等問題;就全國范圍內的農業高新區而言,也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

創新活力咋激發

“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不單是科技部門或農業部門的事情,也不是單純的科研,一定要用市場機制激發創新要素活力。”有關專家表示,要從產業支撐、創新主體和政策扶持三方面發力。

盡管產業模式各有不同,但農業科技產業園都要做足產業文章。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地方處處長楊經學認為,當前,我國農產品普遍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農業科技園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產業競爭力問題,要推動產業集聚和產業融合。

從今年開始,山東將啟動實施農業科技園區產業提升工程,聚集農業創新要素,重點支持海洋生物、特色果業、苗木花卉等主導產業,形成產值過百億園區產業集群;江蘇則著力推動園區產業融合,一些園區推動二三產業融入農業,一些園區整合各種農業科技力量,為入園主體、周邊農戶提供服務。

“建設農高區尤其要走產業融合發展道路,既包括一二三產融合,也包括產城融合。”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王濟民說,要以產城鎮村融合為基本路徑,以“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為目標,把農業科技園區作為農業科技“雙創”的綜合試驗田,為區外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經驗。

人才問題是農業科技園區長遠發展要解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農業科技園區的關鍵是完善高效協同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培育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創新主體,壯大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必不可少。

“這幾年,受大環境影響,園區黑牛產業發展遇到了一點問題。”在山東高青農業科技園,新天地牧業負責人王富國說,走出困境需要科技創新。“眼下,科技園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協助企業建設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大宗商品肉牛交易中心。入園企業最急迫的是吸引高精尖科研人才。”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吳繼剛說。

王濟民提醒說,有兩類人才需要特別重視,一是科技經紀人,為科技成果與農業發展對接、農業科技專家與新型農業主體對接搭建橋梁;二是科技型企業家,他們在促進科技創新向產業創新轉化方面有專長。

適當的政策扶持是園區發展的另一個關鍵點。為打破瓶頸,山東將在省級以上農高區推行科技型企業研發投入普惠制獎勵補貼政策,補助經費最高1000萬元,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強化科技投入;對自主研發具有核心知識產權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鼓勵按照研究開發費用20%的比例給予支持。

姜長云認為,農業科技園區在發展之初,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是必要的,但如果長期不注意培育可持續發展能力,總是想著讓政府多給資金支持,甚至經營了很多年后,離開政府的支持就不能活,這樣的園區恐怕很難說是成功的。要形成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培育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農業科技 科技園 農業 產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特黄大片欧美久久久 |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专区 | 日本免费三区激情视频在线看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正在播放女人与久久品99 | 亚洲激情国产激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