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高考改變鄉村:大學生村官帶村民走上致富路
改變
山野菜公司搭上“互聯網+”,自己虧本 村民增收
創業之路并不容易,2016年3月29日這一天,遲得雙的山野菜創業公司正式成立,他還申請了“野菜小王子”的注冊商標。劉斌堡鄉是山野菜公司的經營地址。
成立山野菜公司,前期市場調研和啟動資金十分關鍵。事實上,在公司正式成立之前,遲得雙已進行了一年多時間的市場調研。那一年多時間,他經常拿著山野菜樣本,穿梭于北京城的各個公園、市場、酒店、特色飯館等地。而先期投入的三四十萬元啟動資金,主要是靠自己從親人、朋友、老師處東拼西湊而來。
有了調研和資金,遲得雙的創業夢就更近了。他將自己的創業計劃告知鄉里的領導同事,鄉里通過每個村的廣播站發布通知。一開始,報名為遲得雙送野菜的只有七八戶村民,慢慢地,村民越來越多,現在全鄉長期穩定給他采野菜、供貨的村民有20戶左右,大都是低收入戶。
光有“供貨商”不行,還得有出貨口。為打通整個收貨出貨的流程,遲得雙充分利用新媒體網絡技術,讓山野菜公司的運行,線上線下兩頭開花。在線上,遲得雙借助“互聯網+”,開設了一個野菜微店,并且建立了幾個微信群,270多名群友大多都是“野菜發燒友”。一旦有新的野菜上市,遲得雙會在群里告知,確定誰要購買野菜后,他當天就會去村里收貨,“都是當天收貨,當天結錢,我從來不會欠村民一分錢。”
如今,遲得雙的山野菜公司慢慢步入正軌,公司長期員工大約有10人。從20戶村民“供貨商”那里收購的野菜,主要包括蒲公英、野苦菜、茵陳、山蘑、農家菜干等。遲得雙也有難處,雖然目前山野菜的銷量尚可,去年全鄉20戶供貨的低收入村民年收入平均增收一萬元左右,但時至今日,自己仍是一個“虧本”的狀態。“現在不能評判自己創業是否正確,但帶動效果還是不錯的。”
編輯:梁霄
關鍵詞:高考 改變 鄉村 大學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