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習近平擘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述發展環境"舟水關系"
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位置。
這個由習近平親自擔任起草組組長的十八大報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認識更加深入全面。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全球共識,但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個政黨特別是執政黨的行動綱領,中國共產黨是第一個。
“中國的改革是問題倒逼而推動的。所以改革就是要從問題導向開始。”對于生態保護,同樣是問題導向。
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出現的環境問題,在中國3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已經集中顯現出來,傳統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若再不改變,資源環境將難以支撐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習近平就此指出:“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能源、鋼鐵、氧化鋁等消耗量最大的國家。2012年,煤炭消費總量近25億噸標準煤,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總和;10大流域中劣V類水質比例占10.2%。如果繼續沿襲粗放發展模式,實現十八大確定的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那么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將難以想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為中國當下樹立正確的發展思路,確立科學合理的發展方式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論。
科學的理論一旦指導實踐,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民生改善,一項項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有力推進:修訂實施史上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法》,制定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1+6”系列重要文件,從各個方面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把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制度化、系統化、常態化的軌道。
中央深改組成立后,生態文明建設便成為這個高層次機構的重要議題。深改組還專門下設了經濟體制與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小組,“高密度”出臺政策文件。環保督察這一制度設計就是出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這一機制的建立,讓我國的環境監管模式從以查企業為主轉變為“查督并舉,以督政為主”。以前,不少領導干部都抱有僥幸心理,壞了生態“拍屁股”就走人,現在深改組明確指出,如果留下生態爛賬,必須追責!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
在5月26日進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再次對領導干部提出要求,他表示,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要落實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認真貫徹依法依規、客觀公正、科學認定、權責一致、終身追究的原則,明確各級領導干部責任追究情形。
在具體工作中,習近平尖銳批評一些干部在“發展”問題上產生了誤區,把“發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為“經濟增長是硬道理”,把經濟發展簡單化為GDP決定一切。他指出:GDP快速增長是政績,生態保護和建設也是政績;不能光追求速度,而應該追求速度、質量、效益的統一;不能盲目發展,污染環境,給后人留下沉重負擔,而要按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
“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必須嚴肅追責。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重視、加強領導,紀檢監察機關、組織部門和政府有關監管部門要各盡其責、形成合力。”習近平如是說。
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之路,是一場前無古人的創新之路,是對原有發展觀、政績觀、價值觀和財富觀的全新洗禮,是對傳統發展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變革。
對此,生態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蔣有緒深有感觸地說:“總書記從發展最緊迫的地方入手,凸顯出對生態問題的重視,生動形象地闡明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辯證關系,對發展觀作出了新詮釋,為生態建設指出了新方向。”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建設現代化國家,走歐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探索走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迫在眉睫。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力不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
這一符合中國發展規律和符合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的理論,正在百姓心中生根發芽,也潛移默化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保護生態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各地正齊心協力,全力寫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
“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里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習近平的話擲地有聲。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習近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