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寧夏實施教育精準扶貧調查:以"富腦袋"實現"富口袋"
創新創業的“大舞臺”——
職業教育拓展就業空間
正在學習當地剪紙藝術的楊玲玲,是隆德縣職業中學學前教育專業高二年級的學生。在她的手上,一張普通不過的白紙,可以變化千百種模樣。“我很喜歡自己的專業,我們除了學習理論課還會學習一些實操課程,把當地的非遺文化和日常教學結合起來。我希望畢業之后能夠升入高職繼續學習,以后成為一名優秀的幼教老師。”楊玲玲告訴記者。
隆德縣職業中學是當地的一所職業高中,學校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技術應用、中草藥種植等10個專業,并根據學校實訓條件及社會需求,新增旅游服務與管理、建筑裝飾、家政服務與管理、會計電算化等4個專業,大力推進了產教結合。與此同時,還建設了峰臺大型機械實訓基地、山河中藥材種植加工和花卉果蔬種苗繁育基地、神林農民工培訓基地、工業產業孵化園區4個實訓基地,大幅提升了學校辦學水平和服務縣域經濟的能力。
一走進學校,就可以聽到校內廣播在滾動播放當地的貧困學生資助政策和入學的具體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隨時了解并熟悉具體的資助政策,附近的百姓也能聽到,可以帶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孩子來上學。“學校給在校全日制學生每人每年免除2000元的學費,同時還為高一、高二學生每人每年發放2000元的國家助學金。在我們學校讀書,學生可以不交學費,真正讓每一個想讀書的孩子都能有書讀。”隆德縣職業中學副校長陳耀輝說。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都市園藝專業的學生馬兵來自貧困地區彭陽縣。他告訴記者,“我父母都在務農,家里有三個孩子,我是老大。學校每年會給我兩千多元的補助。我今年就要畢業了,已經找到了園藝公司的工作。我們學校會組織招聘會,幫助同學們都找到心儀的工作”。
“學院建有12個校內實訓基地,113個真實和仿真環境實驗實訓室,136個校企合作興建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3個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寧夏職業技術學院中國寧夏現代農業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副主任張萍告訴記者,“實訓中心不僅承擔著學生的教學任務,也是教師的科研平臺,還成為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要場所。2016年實訓中心建成之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們的操作能力,大家邊學邊做,技能水平提升很快。我們的學生畢業之后很受歡迎,找工作比較容易。”
目前,寧夏已建成西部地區較大的職業教育園區和9個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全區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達95.8%,高職畢業生就業率達92%。(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葦杭)
編輯:梁霄
關鍵詞:寧夏 教育 精準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