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未成年人犯罪的懲與贖:14歲少女帶100多個小姐賣淫
如果當初能有人拉這些孩子一把
在案件審查起訴階段,張永平幾乎每半個月就要和被捕的8個女孩見一面,依法定期要求她們寫悔過書,在施以法律震懾的同時,讓她們深刻認識自身錯誤。他也曾一度想不明白:“為什么這些孩子會作出如此過激的行為?為什么孩子之間的打鬧,最后變成多人犯罪的‘狂歡’?”
張永平認為,在少年們“失足”后才去關懷,僅是亡羊補牢,探索違法犯罪的原因,才能防患于未然。
去年,張永平和同事王金倩完成了《非行為人因素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影響》的研究報告,通過分析2013年至2015年通州區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128份社會調查報告,解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他們得出結論,家庭因素起到了最基礎性的作用,統計發現,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情況屬于留守、單親、離異的高達近80%。在此案中,幾乎2/3孩子的家庭屬于上述情況。
張永平說,每當他們問起這些女孩,“你的童年怎么過的”“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做過最開心的事是什么”等類似問題時,她們幾乎都會情緒失控。
在檢察官田云惠看來,學校、親朋、社會,也都是影響未成年人的主要因素。“我們不能一味去指責孩子,也該想想自己是否存在問題。”
在田云惠接觸過的失足少年中,大都有一個共同點:家庭和學校教育要么對他們放任不管,要么管教嚴苛,孩子的“三觀”不正,人際交往概念不端正,所想不成熟,所為不知對錯。
田云惠曾辦過一個強迫未成年人賣淫案件,讓她印象深刻。
涉案女孩也是未成年人,從小家庭條件優越,學習成績很好,考上了當地很好的中學。可中考結束后,父親突然得了腦溢血,母親卷款和別人跑了,在這個過程中,女孩得知自己并非父親親生,奶奶不讓她再認父親,并將她從戶籍上除名。
為了維持自己高額的開銷,女孩從14歲開始輟學販賣毒品,在當地帶著100多個小姐賣淫,后來北京開展賣淫活動時被抓。
田云惠和心理輔導員一起進行審訊時,女孩告訴她:“我不后悔,反正已經沒有人再關心我了。”此前,這個女孩曾自殺未遂。
田云惠覺得很痛心:“她為什么一定要走極端呢?為什么不繼續上學呢?為什么要過奢靡的生活呢?如果家里的其他親戚朋友能來幫這個孩子一把,那該多好。”
編輯:梁霄
關鍵詞:未成年人 犯罪 小姐 賣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