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這些藝術大師用盡一生回到童年

2017年05月31日 15:08 | 作者:范昕 | 來源:文匯報
分享到: 

其實孩子知道,什么是藝術

——訪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國際美學協會前主席高建平

記者:畢加索曾說:“我14歲時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了,之后我卻用了一生去學習像個孩子那樣畫畫。”藝術史上像畢加索這樣追求像孩子般畫畫的藝術大師還有很多。這是為什么呢?

高建平:這是一句富有深意的話,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對一個大問題的解答,即什么是藝術。畢加索是一位具有原創力的畫家。原創的意思,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制造“差異”,創造“不同”,或者不斷地去“翻新”。原創的 (origina1),常常有回到源頭 (origin) 意思。回到源頭上去,從中尋找靈感的源泉,這是畢加索的這句話向我們透露的信息。

當照相機發明以后,歐洲的畫家們越來越強烈地感到,文藝復興以來所追求的透視畫法,會被機器所代替。畫得像,畫得逼真,形成外觀的復制,造成關于世界的錯覺,這曾經是藝術家們的不懈的追求。要想復制外觀,從而形成逼真的錯覺,就要讓畫家設定是在從一個固定的位置,用一只眼睛,將遠近不同的事物,根據投入到視網膜后的大小不同和色彩的變化,完整地記錄下來。這是一個高難度的動作,藝術家們花費多年的功夫訓練,積累許多代人的經驗,輔以數學和幾何學的知識,終于越來越接近這一點。這時,照相機發明了,于是,逼真的圖像制作一下子變得非常容易。照相機來源一種繪圖的暗盒。這本來是一種繪畫的工具。照相技術在不斷發展,變得越來越廉價,制作出來的圖像質量也越來越高。當億萬次照片每天被拍攝出來,并日益將人們帶進一個圖像時代時,那種以制作逼真的圖像為目的的繪畫,必然就落伍了。如果說,最初的照相機在色彩和清晰度上還比不上繪畫的話,那么,在這方面,機器的進化速度總是要比人快得多。有了高清晰的照片,過去繪畫用來給重要人物畫肖像,記錄重要歷史事件的作用,就消失了。歐洲繪畫所追求的“畫得像”的功能,已經被照相機所取代。不僅如此,作為照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有了電影,后來又有了電視,人的活動的形態也能夠記錄了。

照相機出現后畫家怎么辦的問題,反過來又成了繪畫創新的動力。繪畫如何發展? 畫家各顯其能,也出現了各種各樣新的風格和流派。但是,只是制造“不同”不行,還是要思考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什么樣的“不同”? 于是,畫家們發現,繪畫不是用來制造逼真的錯覺的,不是用來與機器比賽這種制造錯覺能力的。比起復雜的技能技巧來,最具藝術性的,還是簡單意義的最純樸的表達,還是原創力。回歸“初心”,從源頭上尋找原創力,這是機械復制時代藝術再出發努力的一部分。

記者:繪畫創作者們最應該向孩子學習些什么?

高建平:通過向孩子學習,達到返璞歸真。這其實還是要從藝術的本質談起。將藝術看成是模仿事物的外觀從而造成逼真的錯覺,這本來并不是藝術的本質要求。藝術家所要做的,原本只是使人們對事物和世界的領悟得到表達而已。用最獨創的方式,將藝術家對世界的最獨特的感受表達出來,它就是有價值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人的成長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世界的感受力被磨損的過程。中國古人講“童心”,丹麥安徒生的童話中講,只有孩子才能看出并說出真相,馬克思贊美希臘神話的永久魅力在于反映了人類的童年時代。這些都是通過向前看來尋找藝術的真諦。

這種對世界感受力的磨損,說的是人們越來越關注世界的被實用理性所規訓的一面。人們由于各種經歷、經驗,專業和職業的訓練,面對紛繁復雜世界,會關注一些獨特細節,形成各種專業性的視覺印象。但是,他們會喪失對世界的新鮮感,對世界的豐富性視而不見。兒童對世界的好奇心,常常是最寶貴的。只有一些大畫家能認識到這一點,從而向兒童學習,一生都在從事抗磨損的事業。

他們不僅要抗生活中形成的實用理性對視覺的磨損,而且也要抗拒畫家職業習慣所帶來的對視覺的磨損。中國古代畫家講求反對“習氣”,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畫家的專業化與對專業化帶來的習氣的克服,始終是藝術發展的兩面。“熟”后要回歸“生”,“巧”后要回歸“拙”。要有技,但又不要炫技。藝術家需要不斷回歸“初心”,從兒童畫中汲取營養。

記者:人們該如何欣賞藝術大師充滿童真的繪畫作品? 這些繪畫作品與孩子的繪畫作品又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區別?

高建平:佛家有人生三境界之說,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第三境界與第一境界相似。如果說,第一境界是兒童,第二境界是正在學習的青年人,第三境界是學有所成的大師的話,那么,藝術大師看上去是與兒童相似的。

這里,我們要說兩個方面的意思:首先是第三境界不同于第一境界,藝術大師不是兒童。他們在藝術上的修養造詣,他們的眼界眼光,他們對藝術創作過程的把握,以及他們對同時代藝術界的理解和相應的在藝術創作中的選擇,都與兒童畫完全不同。

然而,第三境界又與第一境界有著相通之處。那種純樸而天真浪漫的兒童所代表的境界,又是藝術家創作靈感的奔流不息的源泉。

兒童在展現自己的童年,而藝術大師們向往童年。兒童畫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藝術大師們糾正既有的繪畫觀念,向兒童學習,學習兒童的表達方式。兒童做他們自己,藝術大師通過向兒童學習改變自己。這也許是兒童與藝術大師的畫作的根本區別。童年是美好的,于是,藝術大師們要回到童年去,也吸引他的無數觀眾這么做。

最后,在兒童節來臨之際,我想對孩子的爸爸媽媽說,兒童身上有著許多寶貴的東西,教育是保護這些東西,讓它們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長,而不是依照成人的意愿對它們扭曲。這就像樹,要讓樹按照自己的天性長成大樹,而不是按照我們的意愿將它扭曲成盆景。我們要讓兒童的天性自由發揮,有時,他們是我們的老師,是兒童在教育我們,而不是我們在教育兒童。


編輯:楊嵐

1 2 3

關鍵詞:六一兒童節 兒童 藝術 繪畫 藝術大師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看片 |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2020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网 | 日本卡一卡二新区在线看 | 日本中文字幕永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