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紫禁城:宮門大開
走出京城
清光緒三十年(1904)前后,光緒帝常頭疼頭暈,御醫為此多方治療,既配了內服藥,又用了洗藥,甚至連膏藥都貼到了皇帝的太陽穴上。看到此情形,袁世凱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找到了一款美國治療頭疼的藥膏獻給皇帝。
藥膏當時并未用完,現在故宮博物院仍存留3盒,此前它們一直保存在庫房,從未向世人展出。
故宮舉辦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5月13日,與北京相隔2000多公里的廈門市鼓浪嶼,故宮博物院走出京城設立的首家地方實體分館———故宮外國文物館正式開放。在這座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180平方米的展館里,這款藥膏以及其他218件來自故宮的清宮藏外國文物終于有機會在公眾面前露出真容。
無論是在北京的奧森公園瞭望塔內開辟的第一個“分館”,還是面積達到10萬多平方米的故宮北院區,都見證了故宮博物院近幾年讓館藏文物“多見天日”的努力。
“故宮有180多萬件藏品,能夠在故宮內展出的,還不到1%,大多數只能躺在庫房里。”每每談及這一話題,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總有些無奈。長期困擾故宮的問題是,想看文物的人太多,而又有太多的館藏文物藏于冷宮、養在深閨,與觀眾緣慳一面。
開分館無疑是一種積極舉措。單霽翔告訴記者,目前國際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館都在主館之外開設了分館,這樣做最大的意義在于讓更多人看到文物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唐代駱賓王寥寥幾句詩,就把世人對帝王宮殿的尊崇與好奇表現出來了。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幾百年來一直無比威嚴和神秘,直到被辟為博物院后,其真實面貌才逐漸向世人公開。
自稱故宮“守門人”的單霽翔說,他的使命不僅僅是看管文物,還要讓故宮文物的影響力走出大院,深入到每個人的心里。
這一次,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的設立,標志著故宮在走出去的步伐上邁出關鍵一步。
同時,在擁有超過600萬的國內“故宮粉”基礎上,故宮博物院正在進一步積極探索面向海外宣傳的方式,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推動故宮文化“走出去”。據單霽翔介紹,目前,100件館藏精品的高清影像將通過谷歌藝術文化網站這一全球推廣平臺,讓來自全世界的文化藝術愛好者欣賞到中國燦爛悠久的文化傳承和藝術魅力,借助科技之力打造令人激動的文化體驗。
編輯:楊嵐
關鍵詞:紫禁城:宮門大開 故宮 國際博物館日 故宮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