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快遞派送費“羊毛”究竟出在誰身上
據報道,圓通、申通、中通、韻達、百世匯通等快遞公司紛紛發布《關于全網派費調整的通知》,幾家公司派費調整通知的截圖顯示,公司均要求所有派件網點的派費在原有基礎上上調0.15元/票,實施時間均為6月1日。幾家快遞企業給出的上調派送費的理由為:提高派件質量、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趨勢、避免低價競爭等。
所謂的派送費即為發件網點支付給派件網點的派件費用,一般由發件網點付給總部,再由總部付給派件網點。雖然派送費上漲是快遞公司內部費用的漲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市場普遍認為派送費上漲的成本最終會由消費者承擔。
筆者認為,公司內部費用是否能夠順利轉移并不完全取決于公司的意志,作為接近完全競爭市場的快遞業,部分上調成本未必能實現“羊毛”出在“剁手黨”身上,對于一個完全競爭的廠商來說,最終價格會定在邊際成本的水平,相當大部分的上調派送費會由先快遞公司內部消化,企圖簡單轉嫁成本的快遞公司有可能失去市場并導致“市場出清”的結果。
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包括順豐、“三通一達”在內,國內各類快遞企業已超過8000家;產品同質化嚴重,消費者知道每個廠商的產品的價格和質量,信息高度透明,轉向其他快遞公司不承擔任何交易成本,快遞公司和消費者更多是價格的接受者。因而,快遞業幾乎接近完全競爭市場。
從產業理論來看,無差異的完全競爭市場,利潤最終歸零。早在2014年就有媒體報道,與前兩年相比,國內快遞業對大客戶而言,仍大量存在“5元全國包郵”現象。有快遞網點負責人表示,不同快遞企業為爭搶客戶甚至直接采取惡意壓價行為,“企業為保住客戶或拓展市場只能以微利甚至虧損的方式接受”。
近幾年,油費、人力成本、場地租金等成本急劇增加,但對應的是快遞業件均收入出現快速下降趨勢,這也說明快遞業無法將成本簡單轉嫁。有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快遞業件均收入是14.65元/件,2013年是15.69元/件,2012年是18.6元/件,而早在2005年,這個數字是27.7元/件。據稱,中國快遞或進入五毛時代(即每一件的利潤),又或者連5毛都賺不到了。
有輿論質疑,此次多家快遞公司同時上調派送費,是否構成“價格卡特爾”?現在這些公司是對加盟商提價,以后會不會轉向消費者提價呢?卡特爾是指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在劃分市場、規定商品產量、確定商品價格等一個或幾個方面達成協議而形成的壟斷性聯合。竊以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快遞公司很難形成“價格卡特爾”。
這次上調派件費是剛性成本上升所致,“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來形容“快遞小哥”,沒有社保、超負荷超強度勞動說明已經到了“快遞小哥”所能承受的極致,不漲價不行了。今年以來,某著名快遞公司的北京很多網點出現大面積癱瘓,就是因為派件收入到了邊際成本以下的緣故,而非是“價格卡特爾”。
同樣的道理,快遞業是一個擁有8000多家企業的市場,要想形成針對消費者的牢固“價格卡特爾”也絕非易事。中小型快遞公司如果有利可圖,必然“偷偷”降低價格,大型公司為了獲得“規模經濟”必然會將價格定在邊界成本上,“價格卡特爾”自然就會瓦解。因此,沒有形成相對壟斷市場之前,快遞公司不可能形成牢固的“價格聯盟”,更不敢貿然漲價。
在長期而言,如果一個公司的經濟利潤持續為零或為負,它就會被淘汰出這個行業,也就是“市場出清”,而長期內能夠通過管理、創新等來降低成本的公司,價格大于或等于邊際成本的企業才能生存。價格戰已經將很多中小型快遞公司逼到了死亡線,快遞業洗牌在所難免,最終只有能夠獲得成本優勢或具有差異化的快遞公司,才有資格生存。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羊毛”出在快遞公司身上,并實現優勝劣汰的“市場出清”,是“剁手黨”之福,市場競爭之福。(盤和林)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快遞 成本 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