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雄安新區近兩月:以前大學生都難招 現在博士主動來
中央要求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要“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目前,河北省文物部門已組織專門力量,啟動了雄安新區歷史和建設資料征集工作。
專家認為,雄安三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融合形成了尚義質樸的文化性格。在革命戰爭年代,留下了廣為傳頌的紅色故事,沉淀出保家衛國、英勇抗敵的紅色基因。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應“做足延續歷史文脈的大文章,讓當地文化資源為新區建設增光添彩”。
“華北明珠一定會更加靚麗”
白洋淀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生態獨特,形狀特殊。大小143個淀泊星羅棋布,3700條溝壕縱橫交錯,12萬畝蘆葦和近10萬畝荷花交相輝映,淀內魚、蝦、蟹、貝、蓮、藕等水生動植物資源豐富。
“老話說,白洋淀‘日進斗金’,如今,雄安新區一公布,白洋淀的名氣更是‘一日千里’”。白洋淀景區船工李師傅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感嘆,往年都是“五一”后游客才多起來。今年,打清明節起,游客量就上來了。“有專門來旅游的,有外地來考察的,熱鬧得很,旺季比往年提前了一個多月。”
據統計,今年清明小長假白洋淀接待游客數量同比增長256%。“五一”期間,接待游客12萬余人次,同比增長超過54%。
毫無疑問,享有“華北明珠”、“北地西湖”美譽,有“九河下梢”、“華北水鄉”之稱的白洋淀,是雄安最有靈氣的地方。而白洋淀的生態修復和保護,也成為新區設立后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雄安新區囊括了白洋淀整個水域。中央要求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要“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強調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
目前,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已納入新區規劃編制工作當中。河北省表示,將加大白洋淀修復力度,恢復“華北之腎”功能,積極推進雄安新區水利規劃建設,加快建設“引黃入冀補淀”工程。
一位長期關注白洋淀環境的河北大學教授說,雄安新區的設立讓白洋淀生態治理迎來歷史機遇,“相信這顆華北明珠會更加靚麗”。(記者/閆起磊 刊于《瞭望》2017年第21期)
編輯:梁霄
關鍵詞:雄安新區 大學生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