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初中生跑步猝死,折射當代教育之殤
新華社大連5月16日電(記者蔡擁軍)大連一初中生16日在體育項目測試中意外突然倒地,經四個多小時搶救無效死亡。
本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年紀,生命何以如此脆弱?運動生理學專家對此作了解釋,長跑時發生猝死,多是因為運動負荷的突然增大,導致心臟功能難以適應,從而產生心臟缺血或嚴重的供氧不足,誘發各種心肌病所致。
然而此次學生長跑猝死事件,在國內并非個例,類似極端事件時有發生。2014年9月16日,浙江紡織服裝學院一名男生在參加1000米跑步測試中發生意外,最終倒在跑道上再也沒起來。悲劇的發生,引起了社會對當代大學生身體素質狀況深深憂慮。《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2015)》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連續20年下降,看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實上,此前面世的《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也透露了相同的信息,公報顯示19至22歲的大學生在爆發力、力量和耐力等身體素質指標方面大幅下降。
反思造成近年來學生的身體素質持續下降的原因,我們不難發現,體育教學的長期缺位是根本原因。
既然不是硬件的缺失,值得深究的便是觀念問題。其實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敷衍思維作祟。學生體質下降絕非短期所形成,正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身體素質的下降,病根還在中小學階段。沉重的課業負擔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使他們參加體育鍛煉成為奢望,從小養成積極鍛煉的良好習慣更是成為空談。當中學生跨入大學校門,課業的重荷雖然放下了,對運動的拒斥心理卻沒有放下。
學生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他們身體素質羸弱,必將影響祖國的復興大業。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曾著《體育之研究》一文,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蠻其體魄”,因為強健的體魄是做一切事的本錢,正如萬丈高樓之根基。因此,我們應改變現有“知識本位”的教育觀念,切實做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只有如此,才能給祖國的未來以健壯的臂膀,才能給祖國的復興以蓬勃的力量。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猝死 初中生 跑步 教育 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