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張大千《送梨花海棠詩》鑒藏:少了劍拔弩張的氣息

2017年05月22日 15:09 | 作者:霍國強 | 來源:美術報
分享到: 

原標題:張大千《送梨花海棠詩》鑒藏

張大千 送梨花海棠詩 50×108cm

張大千除擅長山水人物花卉外,在詩文、篆刻、收藏、鑒賞方面也都有同樣造詣,但由于繪事盛名于世,諸如以上修養功夫皆被畫名所掩,其中書法便是一例。

張大千書法初師清末民初書家李瑞清和曾熙。張大千自云:“二十歲歸國。居上海受業于衡陽曾夫子農髯,臨川李夫子梅庵,學三代兩漢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李瑞清為清末著名的文化官吏,學識深廣。《清史稿》中稱其“詩宗漢魏,下涉陶榭,書各體皆備,尤好篆隸。”張大千對李瑞清書法情有獨鐘,憑借其超常的臨摹功夫很快掌握了老師書法的特點,能夠逼真臨摹李瑞清書作。李瑞清門生很多,但對張大千格外器重,并時有代筆。另外,張大千書法藝術受曾熙的影響也很大。從他早年畫上題跋來看,其寫曾熙的行書不僅形似而且神似。中期大千書法開始醞釀變化。在李和曾的基礎上,轉學多師,曾以宋人黃庭堅的筆勢,用筆跳蕩靈動,神采清雋奇肆,形成了獨具面目和個性的書體——“大千體”。

現藏侯北人美術館《送梨花海棠詩》書作是1971年12月張大千自作詩四贈侯北人先生的。大千時年73歲。此作紙本,50×108cm,釋文:“自輦名花送草堂,真成白發擁紅妝。知君有意從君笑,笑此狂奴老更狂。”北人道兄親送梨花海棠至環蓽庵,戲拈小詩博笑。六十年嘉平月十四日,大千居士爰。印文:張爰之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辛亥(朱文),大風堂(朱文),獨具只眼(朱文)。

從這幅作品來說,張大千晚年作字畫體結構與其中年時期相較雖然變化不是很大,但明顯少了中年書法劍拔弩張和飛揚跋扈的氣息。也許是大千到了晚年隨著腕力和書寫速度的變化,筆意較前期尤勝一籌。運筆更講究遲澀和轉束,筆劃線條更注重細提微頓,故作品質感更顯老辣渾肆。書體結構亦稍作內斂,主筆不同以往盡作夸張的延伸,行款布置亦更見隨意錯落,自然生動。

張大千此幅書作字法以左低右高取勢,再以每行重心稍向右上傾斜作章法動感并平衡左低右高的字勢。詩文部分字行距較寬,款識部分行氣緊密,結字更向右倚,與詩文部分相扶相攜親密有致。用筆線條和用墨也頗有講究,運筆使轉,極具特點,如第一筆“輦”之豎劃,努力頓挫,遒媚天成。第七行“海”之折筆,聚毫輕過,虛靈自得。此外,他在提擔和干濕變化中亦不著人為痕跡,第三行至第四行,皆筆蘸飽墨一次書成行氣虛實相映生輝。令閱者感到自然舒暢,賞心悅目,再看其結體形狀雖“花”字縱之極,“奴”字橫之極,“送”字大之極,“十”字小之極,但在他手下處理就是如此協調毫無突兀生硬感,文中“花”“送”“君”“狂”等相同字皆用不同筆法墨法寫構,極富深意。最后也許是作者是畫家,更能追求作品形式趣味和空間構成,也許是其發現詩文部分與款部分的布白過于均等,故有意留住左尾部空白,使文字部分全體反右積,并在空白處鈐上二印,使這幅作品的整體章法更為疏密得宜,完美之至。

劉熙載《藝概·書概》云:“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張大千風流倜儻,才華橫溢,其作品表現總是精神飽滿,神采飛揚。此幅《送梨花海棠詩》書法,不僅體現了其藝術的另一面,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而且真實反映了張大千這位藝術天才的情懷與瀟灑人生。

(作者霍國強 為江蘇昆山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編輯:楊嵐

關鍵詞:張大千《送梨花海棠詩》 張大千 《送梨花海棠詩》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在线911 |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精品 | 亚洲国产综合视频 | 亚洲国产性色在线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观看 |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