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2017國際博物館日主題: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
“博物館與環境”“博物館與土著居民”“為明天而收集今天”“與文物的非法販運、交易行為作斗爭”……自1992年起,每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一公布,都會在業界引發關注和熱論,這些主題如一面面鏡子,見證著全球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映射著時代的滄桑變幻。5月初,“博物館與有爭議的歷史: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這一2017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如期出現在人們視野,引起了我國博物館從業者和研究者的討論與思考。
“難以言說的歷史不見得就是負面的,但如何把更客觀真實的歷史呈現給社會公眾是博物館的責任。”在云南省博物館館長戴宗品看來,把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挖掘出來是對這一主題的最好詮釋。近代的百年風云、明清的開疆戍邊、唐宋的妙香佛國、青銅的文明之光……國際博物館日前后,云南省博物館組織一批文物志愿者深入各地,以館辦展覽為依托,尋找那些被遺忘的歷史痕跡,并且以現場直播的方式與社會大眾互動。
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北京,活動內容比往年更加側重人文關懷和藝術表達,如首都博物館策劃了“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八家名人故居聯合推出了“為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名人·名作·名物”展,中國海關博物館的“異趣同輝——清代海關監管的廣東外銷藝術精品展”,許多博物館以“探尋久遠的塵封往事”為主題開展活動,聚焦群眾熱切關注的歷史事件。“要講好中國故事,讓文物以多元的形式活起來,從不同維度展現給社會大眾。”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表示。
在四川博物院院長盛建武看來,“難以言說的歷史”這一表達有兩層含義:一是通過官方現存資料無法輕易查到,需要組織特別力量深入挖掘的歷史;二是群眾感興趣但無從考證的歷史。“博物館恰恰具有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優勢,文物講述的是活的歷史,每一次重大考古成果的取得都使我們向真相靠近了一步。”盛建武說,業界應該創新宣教形式,豐富博物館活動內容,讓文物從展柜、展板和展廳中走出去、活起來。
“武侯祠孔明殿屋頂為什么擺著佛教和道教人物的塑像?”近些天,成都武侯祠微信公眾號爆料的一組“文化彩蛋”引發了群眾關注。文章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引用當代動漫,對武侯祠早年發生的故事進行講解。對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副館長何紅英來說,這種對歷史趣事的挖掘很有意義,有助于吸引觀眾尤其是年輕一代走進博物館。“博物館存在的意義之一,就是影響更多人熱愛歷史文化。”何紅英說。
網絡平臺上,網友也對這一主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許多網友表示,伴隨著科技手段的提升和研究的深入,很多歷史問題獲得正視,期待更多歷史真相公之于眾。在山西博物院副院長張慧國看來,中國博物館在社會改革發展的新時期,有著自身定位和使命,應有自己的文化擔當。“尤其是在文化思潮多元化的今天,博物館應承擔起引導民眾對歷史事件進行正確理解、理性認知的職責。”他說。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國際博物館日所設定的主題,某種程度上也映射了當前國際社會的種族歧視、戰火不斷、政權分裂等現實問題。“這次的主題意在鼓勵博物館界在過往不太關注的層面有所作為,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加深世界文明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安來順說。
“這些國際問題可以警示我們,讓我們引以為戒。”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說,歷史并不都是美好的,展示不可言說的歷史,提倡的是一種直面過去、思考未來、勇于擔當的精神,歸根結底,是為了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實現世界和諧穩定。(記者 許亞群)
編輯:楊嵐
關鍵詞:歷史 博物館 主題 國際博物館日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