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革命圣地的新長征贊歌
——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脫貧攻堅蹲點記
在平山縣西柏坡鎮西溝村,光伏扶貧的探索提供了兜底保障扶貧的新思路。
貧困戶封樹梅的兒媳婦郝建華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我手機上有個APP,可以即時顯示總的發電量和每天的發電量。你看,還不到中午,已經發了11.3度電了,按1.18元一度電來算,婆婆坐在家里啥都不用干,今天已有13元的收入。”
她說,婆婆摘除膽囊后常年得吃藥,有了電站,日常的藥費就有了保障。
這是決勝全面小康的新風貌——甘于奉獻,自力更生,匯成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精神力量
他叫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老支書。
從1958年當選草王壩大隊大隊長那年開始,他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領著大伙兒干”上。經過50多年的努力,昔日貧窮落后的小山村終于變成了富裕美麗的新農村。
脫貧的愿望實現了,他還有一個心愿未了,那就是有生之年能去省城看一看。
為了完成他的這個心愿,縣里派人護送他到貴陽。然而,到了貴陽,他既沒有去風景名勝點,也沒有去商場,而是提出要去貴州省委看看。站在省委大門口,他注視著飄揚的五星紅旗,看著“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的石碑,一言不發……
10多分鐘后,他對陪同的人說:“心愿了了,可以回家了。”
陪同的人問還想去哪看看?他搖搖頭:“黨組織信任我,把草王壩村交給了我,現在,渠通了、電通了、路也通了,我交上答卷了。”
在革命年代,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這些革命圣地孕育了偉大的犧牲和奉獻精神。
在脫貧攻堅中,這些精神正在傳承和光大。
剛到大米峪村時,曹軍軍被眼前的景象所觸動。這是平山縣溫塘鎮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全村110戶410人,人均不足3分地。2015年底,全村尚有36戶115名貧困群眾。
被派到大米峪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組組長后,曹軍軍首先要求組員們:“我們要把大米峪村當成第二故鄉,扎根這里,發展這里,打造永遠不散的工作組!”
為了改變村莊的面貌,曹軍軍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白天挨家挨戶調查,晚上開會研究脫貧辦法,并請農業專家多次現場考察、把脈問診,有針對性地為大米峪村找產業。
幾經努力,富硒產業進了村。今年年初,貧困戶趙英虎第一次領取分紅和工資,家里人均收入超過4100元。“沒有曹書記,這是不可能的,我們發自內心地感謝他!”他說。
群眾身上也迸發出磅礴的力量。
張成德,井岡山茅坪鄉神山村21戶貧困戶之一。多年前,他在幫人拆房時被壓傷。后來,他自家蓋房發生倒塌,積蓄全都搭了進去。不久后,他妻子又意外摔傷,讓家里雪上加霜。
雖然屢遭挫折,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脫貧的努力。2013年,當地政府扶持村里貧困戶每戶養了7只羊,他早出晚歸,把當初的7只羊變成了50只。2016年,當地幫助貧困戶發展農家樂,他又與打工回來的女兒一起搞起“成德農家宴”,短短幾個月的營業額就達數萬元。
“國家政策好,我們也要努力,小康夢一定能實現。”他說。(記者郭強、范世輝、張晨俊、李驚亞)(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井岡山 遵義 延安 西柏坡 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