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養老保險制度非“陷阱” 年輕人不愿參保因不懂
養老保險制度并非“陷阱”
最近幾天,有兩條關于養老金的消息非常火爆。一條是“今年養老金上調開始落地 上海已率先發放到位”,另一條則是“現行養老保險制度對年輕人來說充滿陷阱”。養老金年年漲,享受人群的待遇逐年提高,退休人員樂了,可還一直交著錢尚未領取過待遇的年輕人卻盤算著,養老保險這個“買賣”到底劃不劃算?甚至有個別人干脆主動不參保。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養老保險費率高 實際到手工資少
《現行養老保險制度對年輕人來說充滿陷阱》的消息采用了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的觀點,楊燕綏認為,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對于年輕人來說,既看不到實在的收益,又缺乏激勵性,而且還充滿陷阱,政府必須加快養老保險改革的步伐以增強制度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楊燕綏的話不假。此前,我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項社保的繳費比例,企業為29.8%(養老20%、醫療6%、失業2%、工傷1%、生育0.8%),個人已經達到11%左右,合計超過了工資的40%。勞動者大都習慣按照稅后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工資水平,以月工資實到手4000元來計算,企業實際要付出的成本是7400多元,除了稅費、公積金等,很大一部分都是社保的繳費。不少中小企業都抱怨社保的費率太高,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招人用人。2016年,雖然調整了部分險種的繳費費率,但下降幅度并不大,例如繳費占最大頭的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從20%下降到19%,只下降了一個百分點,還是讓人們覺得降得太少,“不解渴”。
于是,就有了消息中所說的——一些年輕人認為交社保并不“劃算”,尤其對社保中占到“大頭”的養老保險,沒什么信心。相對于看起來渺茫的養老保險,一些人寧愿先拿到更多的現金來應付當前的生活。
自由職業者自掏腰包掛靠社保
不過,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主動放棄社保或者中途退保只是極個別的現象,絕大多數人擔心的不是未來能不能領到養老金,而是萬一沒有了社保,自己在大城市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51社保CEO余清泉一直是在一線從事社保實務工作,相比之下,他更加了解人們參保的實際情況。他的感覺是,這幾年,年輕人的社保意愿并沒有降低,反而是強烈升溫。2016年,51社保發布了《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2016》,該調查顯示,企業社保參保覆蓋面已經連續幾年高于90%,2016年達到了92.8%。在對企業一線社保管理人員的調查中,64.53%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感覺到員工咨詢社保問題的熱度及員工社保意識呈現略微上升或顯著增強的態勢。 還有一個最直接的數據是社保爭議也隨之升溫。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廣州勞動爭議訴訟情況白皮書》(2014-2016)顯示,近3年來受理的5.3萬多宗案件中,涉及社會保險糾紛的案件出現了大幅上升,社保糾紛占勞動爭議案件超過40%。
由社保引發的勞動爭議往往都是企業沒有給員工參保而被告上法庭的。絕大多數人還是非常重視自己的社保權益,哪怕是一些沒有固定工作單位的個人,都會想方設法為自己謀求一份社保的參保資格。
互聯網+時代,公司的概念逐漸淡化,平臺的作用更加凸顯,很多人可以擺脫公司的束縛,成為自由職業者,例如專車司機、廚師、美甲師、按摩師等,都可以通過平臺獲得訂單,但他們與平臺之間并無勞動關系。還有大量的自己做生意的、演藝圈的人士等,都因為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而無法參加社保,于是很多人不得不求助于社保代理。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違規的,但仍舊有大量的自由職業者選擇這條途徑。
小孫就是通過一家社保代理公司進行社保掛靠,他每月的社保費是1300多元,這還是按照北京市社保的最低繳費基數來繳納的,這里面包含了公司應該為員工繳納的部分和個人應繳納的部分。因為他沒有工作單位,公司應繳的大頭部分也只能自己承擔,所以他比別人要多交好幾倍的社保費。小孫告訴記者,他的老家在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的昆明,他退休以后肯定是要回老家養老的,所以交著北京的養老保險,對他來說,將來養老的意義并不大。但因為社保捆綁了太多的公共政策,諸如外地戶籍者買房需要連續繳納5年社保,購車搖號需要連續繳納5年社保,將來孩子在北京上學各區縣也對家長的社保繳費年限有不同的要求。這些硬杠杠都是擋在他們這些外地戶籍者面前的攔路虎。因此,為了享受到這些利益,自己花錢買社保是個不得已的選擇。
編輯:梁霄
關鍵詞:養老 保險 制度 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