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北京“家庭式”養老:智殘子女和父母可共同入住
迷茫
哪天動不了了,孩子怎么辦?
六七十歲的老人,本該過起悠閑自得的日子,每天曬曬太陽遛遛彎兒,周末兒孫歡聚一堂……但撫養殘疾子女的“兩老一殘”家庭的老人卻無法享受這樣的晚年生活。今年76歲的李老太太和老伴兒,他們每天的日子過得像打仗一樣,因為家里有兩個智力殘疾的兒子需要照顧,大兒子46歲,一級心智殘疾;小兒子39歲,三級心智殘疾。
早晨6時剛過,兩位老人就開始忙活,一位收拾屋子準備早飯,一位去叫兩個兒子起床。二兒子的自理能力稍好,能夠自己穿衣洗漱,大兒子的自理能力較差,穿衣服分不出反正,大小便需要別人提醒,吃飯不能自己喂到嘴里……因此,李老太太不僅要叫大兒子起床,還要為他穿好衣服,幫他刷牙洗臉。把兒子扶到餐桌前坐好之后,老伴兒端上早飯,雖然兒子會使用勺子吃飯,但總是拿不穩,兩位老人這邊要督促小兒子認真吃飯,那邊要幫助大兒子把粥送進嘴里,自己的早飯則囫圇著趕緊吃完。一整天的時間,他們要安頓好兩個兒子的生活起居、吃飯吃藥,還得盡量不讓自己生病,日子就只能這么咬著牙一天天過。
今年68歲的謝女士也是如此。39歲的女兒身患一級心智殘疾,三十幾年如一日,謝女士每天要定時喂女兒吃飯吃藥,陪她聊天解悶,幫她洗澡,哄她入睡,然而,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她覺得自己越來越力不從心,最怕的就是生病。多年的操勞讓謝女士落下了胃病,但她能撐就撐,撐不住了就跑到醫院開些藥,如果不得不做手術了,就把女兒送到父親那里,叫個朋友來幫她簽字入院手術。去年,謝女士曾經做了一個胃部手術,當她被推出手術室后,沒人陪伴的她只能獨自一個人躺在手術床上,等著麻藥勁兒過去,再由護士幫忙送進病房,整整兩周的時間,都是自己照顧自己。
李老太太、謝女士和千千萬萬“兩老一殘”家庭的父母一樣,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年紀越來越大,萬一有一天生活無法自理或者突然離世,留下的殘疾孩子怎么辦?誰來照顧?謝女士曾經把希望寄托在一些養老院里,但走訪了幾家都不理想,主要就是養老院里可以看護老人,但沒有專業的特教人員對孩子進行照護。
編輯:梁霄
關鍵詞:北京 智殘 子女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