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一帶一路”那么遠這樣近
說“一帶一路”的遠和近,首先需要從歷史的角度說起。
絲綢之路大家并不陌生,可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絲綢之路是千百年前的事,是只存在于歷史課本當中的。說到絲綢之路,我們想到的是張騫、是鄭和,是穿越西域駝鈴作響的駝隊,是航行在海上壯觀浩蕩的白帆,是熙來攘往的絲綢和瓷器貿易,是回響在歷史長河中的通商和交往。顯然,從這一點上來說,絲綢之路距離現在和現實有些遙遠。
可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卻拉近了歷史和現實的距離,絲綢之路不再是歷史的符號,而是變成了當下合作共贏的寫照?!耙粠А敝浮敖z綢之路經濟帶”,“一路”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歷史感十足的絲綢之路,賦予豐富的現實內涵和使命,頓時讓人覺得絲綢之路走下了歷史課本,正在恢復昔日的熱鬧和繁忙。所不同的是,當年的駝鈴叮當變成了中歐班列的鳴笛,當年的點點白帆變成了現代化的巨輪。
說“一帶一路”的遠和近,還需要從空間的距離說起。
不管是“一帶一路”沿線的60多個國家,還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積極響應參與的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從空間的距離上來說,彼此之間都是相距遙遠的。這些國家和國家之間,隔著山、隔著海,既是萬水千山的距離,更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信仰的距離。從這一點上來說,“一帶一路”所要串聯的,是望不到盡頭的“遠方”。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穿越了空間的距離,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成為了伙伴,成為了朋友。“一帶一路”的倡議來自中國,但“一帶一路”的成果惠及世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一帶一路”,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正是因為心相通、行同向,合作之樹才不斷開花結果,國與國之間才跨越千山萬水越走越近。
說“一帶一路”的遠和近,更需要從人民的感受說起。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宏大的倡議,因為宏大,很多人覺得距離自己遙遠,認為這只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事情,殊不知“一帶一路”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一帶一路”與普通人一點都不遠。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帶一路”建設體現在五大領域的互聯互通,本身就是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指導著生活。
紀錄片《一帶一路》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生活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區的小學生曼娜扎,每天放學就要馬上回家,為的是趕在太陽落山之前寫完作業。因為這里缺電。但是隨著尼魯姆-杰魯姆水電站建成,巴基斯坦15%的用電問題將得到解決,還會為當地帶來巨額財政收入。曼娜扎的故事,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縮影,在這個縮影的背后,是諸多國家的發展進步,是很多普通人生活的改變。從這一點來說,“一帶一路”與每個人都很近。
“一帶一路”建設的倡議,正在不斷將遠變近,正在努力化競爭為合作。5月14日至15日,一千多名來自世界各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和代表將云集北京,我們期待盛會描繪出“一帶一路”建設的更美篇章,我們期待世界各國共同奏響這個時代的華彩樂章!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一帶一路 國家 距離 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