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民法總則刪除見義勇為“重大過失”規(guī)定 讓好人不再難當
此后,由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網”舉辦的第三屆“攙扶老人獎”評選活動中,何夢茹榮獲最高獎——“攙扶老人委屈獎”,獎金5000元。
2017年3月,CBA球員劉哲男扶倒地環(huán)衛(wèi)被指撞人,后來還是通過監(jiān)控記錄還了他清白。
對此,劉哲男表示,“報案的人可能也是好心,只是沒看到事情經過而已……下次遇到這種事我還會去幫忙”。
老人倒地扶不扶?救人過程中出了事故誰承擔責任?此前,《北京市院前醫(yī)療急救服務條例(草案)》成為輿論的焦點。針對好心人施救卻遭誣陷的現象,該《草案》提出“患者及其家屬不得捏造事實向提供幫助的人惡意索賠,因惡意索賠侵害幫助人合法權益的,應承擔法律責任。
各地紛紛出臺好人法
這些年,一些地方相繼出臺了地方規(guī)章,用于保護“扶人者”的利益。2013年8月1日,深圳率先實施《深圳經濟特區(qū)救助人權益保護規(guī)定》,規(guī)定明確助人者不用自證清白,舉證責任由被救助人擔負。如果被救助人無法舉證,將要承擔相關費用。如果查實誣陷,要向救助人道歉和賠償損失,嚴重的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2016年11月上海正式實施《上海市急救醫(yī)療服務條例》,提出“社會救急免責”原則。
2017年3月1日施行的《北京市院前醫(yī)療急救服務條例》明確,患者及其家屬不得捏造事實向救助者惡意索賠;因惡意索賠侵害救助者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017年3月18日,公安部網就《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草案)》向社會征求意見,這是以國家法律的形式支持義見勇為的行為,從法律機制上鼓勵公眾敢于做好事、行善事,大力推動社會正能量建設。
隨著深圳、河南、北京等地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出臺,“好心人”和救助者們有了“保護傘”,為做好事的“好人”撐直了腰桿,鼓勵大家放心做好事,不用再擔心被訛詐。然而,地方條例只能是在本地區(qū)可以發(fā)揮效用。
不過,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民法總則以國家法律的形式保障了無論在北京還是深圳,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是“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2017年4月18日早,一位騎自行車的老人突然暈倒,當時現場不少人自發(fā)圍上去施救,一個年輕女孩還一直堅持給老人做人工呼吸,直到救護車到來,把老人扶上車后,女孩默默離開了。
業(yè)內點贊民法總則讓好人不再難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熊丙萬告訴未來網記者,民法總則很好地鼓勵了見義勇為的行為,同時還要有效應對可能發(fā)生的過度損害,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制度,構建一種替代性的方式,如建立公益基金以處理損害賠償。避免此前出現的見義勇為者誤以為家屬是拐賣兒童的販子,將家屬打傷的案例。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解志勇表示,“多數情況下,救人者都是出于好心,除非有極少數的惡意行為,對于參與救助的人應該免除責任。”?
編輯:梁霄
關鍵詞:民法總則 重大過失 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