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共享經濟領域連曝“專利戰” 爭奪戰背后是什么?
知識產權服務創業公司涌現
我國的專利申請數據也印證了前述說法。國家知識產權局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33.9萬件,同比增長21.5%,其中全國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首次突破百萬達110.3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就達8件。
中國成為專利大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創新正在成為新的驅動力,創業者對于專利越來越重視,也使得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市場逐漸形成。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下,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中國傳統的知識產權代理機構數量尚未超過1500家,這些機構的服務接待能力有限,主要精力放在了大客戶身上,大量創業公司的知識產權服務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由此,催生了一批專門為創業公司提供提供知識產權服務的公司,例如八戒知識產權、權大師、冰狗網、知產加、7號網、快智慧、專利眾籌網、專利云等公司。
權大師創始人孟潭認為,和大公司相比,創業公司沒有品牌優勢、市場優勢和資金優勢,往往是憑借好的創意去發展。但是在對外溝通中,任何一次對外的不恰當溝通都可能將其創新產品給泄露出去,所以,創業公司需要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人來服務。
不過,在王歡看來,這些互聯網知識產權的服務平臺生存狀況并不太樂觀,很多平臺僅僅只能維系生存,沒有雄厚的資源,要做成一個大平臺很難,因為專業代理人還是掌握在傳統代理所手中,誰都不愿意去得罪大所,“人才缺乏是很重要的瓶頸。”
專利爭奪戰的背后是什么?
創業公司瘋狂搶注專利,然后利用“專利大棒”對競爭對手開火,早已不是新鮮事,很多創業公司甚至將矛頭對準了國際巨頭。
國內的創業公司上海智臻公司就曾狀告蘋果的“Siri”侵犯其“小i機器人”專利,案情幾經反轉,最終北京市高院宣布上海智臻公司敗訴。雖然敗訴,但在這次“訴蘋果侵權案”中,上海智臻公司卻賺足了眼球,這反而為其后來的很多業務合作提供了契機。
正如孟潭所指出的一樣,創業公司申請專利絕對不是為了能讓競爭對手賠償多少錢,一般侵權賠償的程度很難界定,也有較大的風險被認定專利無效,某種程度上,專利也可以是一個極好的PR(公關)手段和資本運作的手段。
“在正確的時機,以專利輔之以PR手段,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孟潭說。
此外,據孟潭介紹,其實現在很多創業公司在發展遇到困境或者倒閉后,回頭看發現忽視了知識產權或者專利的作用,如果早期做好了知識產權的固化,商標、品牌、專利都是可以變賣或者帶走的,“很多品牌是花了幾千萬砸出來的,但創業者根本就沒有二次利用的意識。”
不可否認,對于初創公司而言,要進行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確實面臨不小的資金壓力。
盈沃資本創始合伙人王歡建議,知識產權代理所或者互聯網服務平臺可以考慮以股權或者期權的方式向創業公司收取代理費,幫助創業公司深度挖掘有核心價值的專利點,并做好申請、維護。
孟潭則建議創業者要根據產品特性挑選申請時機,如果是競爭對手能夠反向攻城的東西,需盡早去申請專利保護;反之,則可以晚一點再申請,“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就是可以反向攻城的,很容易被復制和學習。”
王歡認為,現在很多專利水分太大,市場上有核心技術的專利太少。國家政策、監管部門應該從制度上去防范“專利流氓”的出現和肆虐。作為投資人,則只能提醒創業提前謀劃,做好申請保護,“申請專利要從保護公司利益的角度出發,惡意搶注沒有意義。”
新京報記者 王鵬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共享經濟 專利戰 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