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工藝美術行業藝術大師孫云毅:用匠心對待每一件作品
【身邊的大國工匠·最美職工】用匠心對待每一件作品
——記工藝美術行業藝術大師孫云毅
孫云毅細心觀察器型的色澤和油暈度。本報記者 叢民 攝
走進山東淄博康乾琉璃藝術品博物館,仿佛走進一座藝術殿堂,一件件由雞油黃、雞肝石琉璃制作成的鼻煙壺、蘿卜瓶、柳葉瓶、筆洗等藝術珍品琳瑯滿目,這些作品都出自孫云毅之手。
在博物館,記者見到了孫云毅,由此了解了雞油黃、雞肝石的“前世今生”,以及這位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藝術大師創作背后的艱辛。
繼承傳統 鍥而不舍
雞油黃琉璃,色澤呈正黃色,光澤晶瑩,溫潤凝重,拋光后似被酥油浸潤,嬌艷欲滴,因色澤、油潤度酷似母雞腹中的雞油,被稱為“雞油黃”,還有“琉璃帝王”之譽。
雞油黃琉璃在明初興起,盛產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間,被尊為“御黃”“黃玉”,為皇室和宮廷專用,嚴禁民間生產。雞油黃制作工藝曾一度在我國失傳。
上世紀80年代,孫云毅的叔叔孫即杰開始對雞油黃進行研發。耳濡目染,孫云毅也逐漸對雞油黃的復雜工藝著了迷。
孫云毅自幼喜歡畫畫,最初跟著叔叔學習國畫。1983年,16歲的孫云毅來到博山美術琉璃廠工作,并在此學習鼻煙壺內畫技藝。在工作中,孫云毅發現自己的知識不足,1986年,他考入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隨后又在1990年考入山東輕工美校進行了4年研修。
上世紀90年代,博山美術琉璃廠倒閉。孫云毅的父親和叔叔一同開辦了小型琉璃廠,召集到原來企業的一些技術工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不分白天黑夜埋頭鉆研,致力于雞油黃制作工藝的研發。2007年,他們終于“復活”了雞油黃制作工藝。
孫云毅繼承父輩們研究成果,憑著努力和堅持,帶著一顆包含敬業、堅持的匠心,使雞油黃制作加工工藝得以繼承和發展。
編輯:梁霄
關鍵詞:工藝 美術 行業 孫云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