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當"90后""鄉村教師"標簽同時出現?擦出怎樣的火花
“留守兒童是心底最深的痛”
不少90后老師都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達了他們工作中遇到的同一個最大的難題——留守兒童。
“看到這些留守兒童,就像看到當年的我。”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油洋鄉中心小學教師向立華說。
今年24歲的向立華是一個孤兒,10歲時,他的父母先后去世。在十分關心他的中學老師影響下,向立華也立志成為一名鄉村教師。但向立華回來后發現,學校里的留守兒童遠比他想象的多得多。
在不少村小中,一個班里至少有一半學生是留守兒童,這讓不少年輕教師遇上了大難題。
同樣畢業于湖南一師,在村小已工作5年的雷微微告訴記者,留守兒童和其他孩子很不一樣,他們更加脆弱、敏感,很容易和同學產生矛盾,學習成績也時高時低。“之前我遇到過一個有聽力障礙的孩子,跟同學有了一些摩擦就跑到教學樓的陽臺上要跳樓。我們就趕緊給他寫紙條、用手機發信息安慰他,才把他勸下來。之后,我還不斷跟他用書信交流,把安慰的話寫下來勸他,他才漸漸解開心結。”雷微微說。
家校溝通也成為教育留守兒童的難題。雷微微表示,不少孩子的爺爺奶奶文化水平比較低,更不會用手機,溝通起來十分費勁,而且老人的觀念都是“孩子就交給老師了,該打就打該罵就罵”。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就算可以與老師電話溝通,也無法對孩子進行教導。“所以,我們不僅是老師,還是他們的爸爸媽媽,甚至是他們愛的寄托,是他們生活和學習中許多問題的指路者。”雷微微說。
“最希望有通暢的職業發展渠道”
對于每一個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未來的個人發展前景是選擇職業時的重要參考因素,這對于90后鄉村教師來說也一樣。不少90后鄉村教師表示,選擇鄉村教師不是為了金錢和名利,而是為了自己的職業理想。然而,扎根農村能否獲得和在縣里、市里一樣的職業發展空間,成為每一位鄉村教師關心的問題。
唐蓉琪告訴記者,在個人能力提升方面,她覺得自己得到的培訓機會還比較少,在鄉村里很難獲得市級、省級乃至國家級的培訓機會。“我認為,組織鄉村教師到別的地方培訓可能比較困難,有機會的話我希望培訓老師能夠來到基層對年輕鄉村教師進行指導。”“我打算有機會就去讀研。”當問起未來的規劃時,幾乎所有的90后鄉村教師都這樣回答。對此,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黨委書記彭小奇認為,目前鄉村教師急需獲得學歷提升渠道和職業發展空間。“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僅需要物質待遇上的保障,更需要在專業發展和職業空間上不斷提升,在履行國家使命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和職業生命的升華,這樣才能使他們安心長期從教、終身從教、樂于從教。”彭小奇說。
彭小奇表示,一些地方師范院校由于缺少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致使大量真正下到鄉村基層任教的公費師范生在服務期內缺乏進一步學習深造、提高學歷層次的機會。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湖南省有農村小學7430所,學生375.4萬人,19.6萬名農村小學專任教師中,研究生畢業的僅265人。
彭小奇表示,農村小學嚴重缺乏高學歷、高水平的課程帶頭人和教育教學骨干。“因此,我強烈建議國家制定鄉村基礎教育碩士定向培養計劃,由具備較強培養能力的地方師范院校承擔培養任務,加大培養規模,培養大批鄉村教育迫切需要的學科帶頭人、教育教學和教研教改骨干。”彭小奇說。
在不久前的全國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提出,要下功夫解決好鄉村教師“長不高”的問題,就是要從制度上解決鄉村教師評職稱等職業發展問題。“要做好制度安排,提高他們的榮譽,讓他們有職業的榮譽感。”對此,彭小奇認為,應努力滿足鄉村教師的精神需求。“一是實施職稱評審政策性傾斜,優先支持鄉村教師晉職晉級、評優評先;二是建立鄉村教師終身從教國家功勛獎勵制度,褒揚鄉村教師的優秀事跡。”
編輯:梁霄
關鍵詞:火花 標簽 鄉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