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全國政協“水污染防治法修訂”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建立并實施排污許可制度,對加強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與監管具有重要意義。2016年,國辦印發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對完善排污許可制度,實施企事業單位排污許可證管理作出部署。《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也對排污許可制度及法律責任作出較全面規定,但仍存在問題:一是對照國辦方案的部署要求,草案對排污許可證適用范圍、核發程序、法律效力、載明內容等制度核心內容規定不足,且對于排污許可證的核發程序、法律效力等制度核心內容未作必要安排,尤其對“企業自證守法”制度沒有回應。二是草案雖然禁止無證排污或不按證排污,但對違法行為的規定處罰力度,與國辦方案提出的處罰規定仍有差距。對此,建議:
一、 明確排污許可證適用范圍、核發程序、法律效力、載明內容等核心要求。將草案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修改為“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所有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向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環境保護部門申領排污許可證,并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對符合要求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及時向其核發排污許可證并依證對其實施監管。”將第二十二條第三款修改為“排污許可證應當明確水污染物種類、濃度、排放量、排放去向等事項,載明水污染治理設施、環境管理要求等相關內容。”
二、 在法律責任中對無證排污或不按證排污的違法行為適用“按日計罰”標準。將草案第七十九條第一項刪除,新設一條法律責任針對“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或者不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水污染物的”行為。表述為“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或者不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水污染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違法行為持續的天數處以每日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并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水污染 排污 防治 信息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