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微信平臺贊賞的法律邊界在哪 如何避免淪為收錢手段
4月18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正式發布《2016微信社會經濟影響力研究》報告。報告透露,2016年微信拉動全社會消費近4475億元。
巨額數字的背后,微信贊賞功能不得不提。對于不少自媒體用戶來說,微信贊賞是其不可忽視的收入來源之一。然而,4月19日下午,微信官方宣布,受蘋果公司新規定影響,自2017年4月19日17時起,iOS版微信公眾平臺贊賞功能關閉,用戶可通過二維碼方式轉賬。4月20日凌晨,微信再次通知,iOS版微信二維碼贊賞方式也被禁止。
微信和蘋果之間的這場博弈將微信贊賞功能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那么,微信贊賞功能涉及哪些法律問題?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可以借微信贊賞之名募捐嗎?
接連兩次發出通知后,微信將iOS版微信贊賞功能徹底關閉。根據微信的說法,原因主要是蘋果要求iOSAPP虛擬支付必須走內購通道。而蘋果認為,微信贊賞功能屬于APP內虛擬支付,違反了蘋果的規定。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認為,無論蘋果還是騰訊,企業間應當按照商業的規矩進行博弈和談判,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不能以損害第三方用戶的利益作為解決商業利益糾紛的通道。
第三方用戶的身份各異,在網絡上由于微信贊賞引發關注的個案也不在少數。劉俊海表示,從法律角度而言,微信贊賞是一種贈與行為,體現了尊重知識產權的要義,符合市場行情,無可厚非。但是,不能以慈善、募捐等名義用欺詐的手段來獲取贊賞。
2016年11月25日,羅爾的公眾號文章《羅一笑,你給我站住》收到了11萬余人的贊賞,經微信統計,贊賞金額超200萬元。雖然最后資金已被全部退還,但這種消費大眾同情心的行為已被不少網友口誅筆伐。微信官方也在公開致歉說明中強調,贊賞功能不得以募捐、賭博抽獎、售賣商品為目的,或者增值服務為手段誘使讀者使用。
對于微信贊賞行為與募捐的界限如何界定,廣東省深圳市民政局救災救助和慈善處處長鐘禮銀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網友微信贊賞行為不算是募捐行為”。
記者了解到,目前這種私人募捐特別是微信朋友圈個人募捐還屬法律真空地帶,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禁止。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表示,慈善募捐和個人求助應當通過法律予以界定。贊賞募捐的行為違背了騰訊“扶持優質內容”的初衷,也是對讀者捐款的不負責。建議選擇合法合規的網絡募捐平臺進行捐贈,以便相關捐助資金在規范的流程下被更好地管理和監控,無論對捐助者還是受助者,這都是更妥當的選擇。
編輯:梁霄
關鍵詞:微信 平臺 法律 邊界 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