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物有所值還是炒作噱頭 網上知識付費能否行得通
“貨真價實”有差距
近日,某娛樂記者在微博上用1個小時回答了7個問題,累計有2.4萬多人圍觀,每次圍觀需付費1元。此外,他在某平臺對52個明星的爆料,也引來超過1.7萬名用戶付費實時參與。
知識付費模式給平臺注入了可觀的用戶流量,并為知識生產者帶來不菲收益。同時,提問與回答的娛樂化傾向也逐漸顯現,讓用戶期待的有價值的知識變了味兒。
以某知識付費平臺為例,在引入網紅名人進駐之后,用戶的“窺私欲”被迅速激發,出現了大量針對名人私生活的提問。據報道,有名人通過32個回答賺取了近25萬元,遠遠超過各領域專業人士在該平臺的收益。“靠名人效應和各種噱頭吸引流量,成了各個知識付費平臺初期快速占領市場的主要手段之一。”朱巍說。
當知識付費平臺相對嚴肅專業的問答模式被娛樂八卦、隱私窺探等破壞,各專業領域的知識生產者將逐漸失去平臺的主流地位,而那些真正有專業知識需求的用戶也會選擇出走。朱巍認為:“知識付費模式逐漸成熟穩定之后,關于名人隱私信息的購買熱情會逐漸下降。知識付費平臺的發展,光靠噱頭和炒作是行不通的。”
據知乎相關負責人介紹,知乎Live大部分主講人都是具有很強的專業素養的普通人,平臺也會對他們分享的主題、內容以及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嚴格審核,后續還將逐步完善用戶評價體系等機制,將選擇評價的權利交給用戶。
財經作家、吳曉波頻道創始人吳曉波認為,知識付費浪潮下,內容生產要更加傾向于精英化、專業化。知識創作者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還需要有很好的表達能力,能夠把某一領域的知識進行結構化講述。
目前,主打專業知識的產品越來越受到用戶的歡迎。據統計,在“得到”APP上,以音頻+圖文的形式講授經濟學知識的《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目前訂閱人數已經超過9萬。
“知識付費是一種滿足用戶需求的新方式,平臺不僅要關注用戶的需求和閱讀收聽習慣,更要為用戶挑選合適的內容”,黃傳武說,“知識可以付費獲取,獲取的知識是否物有所值很關鍵。一個平臺可能在短期內有名人加持,但是長遠的發展需要優質的內容作為基石。平臺只有真正帶給用戶貨真價實的知識,才會有生命力。”
編輯:梁霄
關鍵詞:物有所值 知識 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