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自主招生背后暗藏“利益鏈” 教育部提“五嚴格”
一旦查實,取消其高考資格
“招生對象:高中階段獲得專利或者其他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和特殊才能并能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的考生……”這摘自江蘇省某高校的自主招生簡章,放眼全國90所自主招生試點高校,這樣的要求再常見不過。不少高校還提出,“在刊物上發表文章或論文”者優先,并對刊物級別、論文數量、是否第一作者等作出規定。
怎樣判斷一位學生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口說無憑。在學校要求提供的證明材料中,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競賽,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等大賽,門檻較高,難度較大,再加上獲獎證書真偽一查便知,很難鉆空子。于是,不少人就瞄上了有“操作余地”的發明專利、論文和文學作品。
一個“優秀學生”看起來“高大上”的證明材料,也許僅是金錢交易的結果。本來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好政策,因為個別人的“歪腦筋”,敗壞了自主招生的風氣,更給其他考生帶來嚴重的不公平。
4月1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嚴格高校自主招生資格審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報名條件、材料審查、學校考核、監督制約、懲處造假等5個方面提出“五嚴格”,并在自主招生歷史上首次提出“對查實提供虛假申請材料的考生,取消其高考相應資格”。
根據《通知》,對考生提交的發明、專利、論文等申請材料,須要求由考生本人原創,并對其真實性負責;對擬認可的賽事證書,要組織相關專家對賽事的科學性、權威性、規范性、普及性進行認真評估。
針對證書、發明、專利、論文買賣和造假等違規違紀行為,《通知》要求,堅決斬斷“利益鏈條”。如果考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一經查實,不僅要被“通報考生所在地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更會被取消自主招生乃至高考資格;如果學校、單位和個人在自主招生中徇私舞弊或協助考生弄虛作假,將被嚴肅處理并追責問責;如果高校在自主招生資格審查和考核中出現嚴重違規違紀現象,將被暫停或取消自主招生資格。
“嚴厲的懲處機制,是‘打假’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如果造假,就讓這個考生付出慘重代價,這樣才能維護風清氣正的自主招生環境。”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編輯:梁霄
關鍵詞:自主招生 利益鏈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