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揭秘論文產業鏈:代寫代發3萬全包 發稿靠“關系”
張集所在中介機構2-3分SCI論文價目表
劉春雨(化名)是一家團隊型中介的負責人,他明確表示,考慮到時間成本,他們不接論文代發的業務。劉春雨稱,單一的代發服務多不包錄用,“SCI論文的要求太高了,操作周期長了之后,(發不出來)雙方的時間都耽誤了”。
北京時間“此刻”注意到,論文轉讓也蔚然成風。有諸多自稱為醫學院在讀博士、科研人員的網友在論壇、貼吧內轉讓已完成的論文,調查發現,轉讓者大多仍是中介機構。
黃勝利所在的中介公司長期為醫生評定職稱提供論文服務,他們會準備好一批影響因子較低、研究主題較普遍的SCI論文,為急需論文的客戶提供服務。但如果需要影響因子較高的論文,仍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針對性的寫作、評審,方可進行刊發。
同行評審作假手法老套
既然是“一條龍”服務,評審亦包括在內,只不過,現在的中介機構大都不會采取在同行評審中造假的操作方式。黃勝利稱,在同行評審環節造假,是很老套的方法,需要冒很大的風險。
他告訴北京時間“此刻”,有的期刊在投稿時,需要作者提供同行評審名單,有的中介機構提供的信息中,“審稿人是對的,資料、簡歷也是對的,但是留的聯系方式是自己另外的聯系方式,相當于自己給自己審稿”,這樣的操作手法,不僅審稿的通過率高,同時成本也很低。
“這是很私人的做法,一般大規模的公司不會選擇這種途徑”。在他看來,這些論文之所以能夠被錄用,“可能就是運氣比較好,或者是期刊主編對于這個領域不太熟悉,讓他過了”,但后期一旦有人反饋,撤稿的可能性非常大。
黃勝利表示,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現在投稿時,會盡量避免推薦同行評審人。“我們大部分都是盲審,除非特別偏的方向、專業,我們才會推薦審稿人,審稿人也是正常推薦”。
張集告訴北京時間“此刻”,同行評審造假問題在兩三年前就已經盛行,“我們真的很痛恨這些評審造假的公司”。此次同行評審造假致中國107篇論文被撤,給張集公司帶來了直接的負面影響,他所在公司的訂單銳減。
盡管張集表示不會在同行評審中造假,并不意味著他不在此過程中做手腳。張集稱,公司和一些教授“有關系”,同行評審時可以將稿件發給對方評審,“讓他們給些小意見,不要給太大的意見”,實在找不到專家,也會找學術水平不高的行業人員來操作,“但這不涉及造假,只能說同行評審質量不高”。
編輯:梁霄
關鍵詞:揭秘 論文 產業鏈 發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