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計生干部12年走訪百余失獨者 完成26萬字報告文學
自救組織的老人們不會知道,他們每周一次集體織毛衣、練書法的活動一直處在“說沒就沒”的風險中。他們積極奔走的更多“政策扶持”還在路上,不過歲月不再等待他們了,他們有人頭發白了,快要走不動了,感嘆著“就這樣走完一輩子”。
即便這樣,他們已經算是幸運的。“這樣的自救組織還是太少,有些人要坐幾個小時的汽車趕到另外一個城市去參加活動。”韓生學感嘆,尤其在小城市和農村,那些沉默的“失獨”父母只能獨自忍受傷痛。
另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他們失去行動能力,連互助組織都去不了后的生活。
“郎姐”就是他們中的一個,這個拄著拐杖的老人在內蒙古插隊時凍壞了雙腿,如今幾乎失去了行動能力。她走路時幾乎抬不起腳,在地上小步挪動,發出“呲呲”的聲響。
“我們不能再被人看作是神經病,活著,就要活得光鮮。”這個滿頭銀發的老人前不久剛剛把齊頸短發燙出優雅的波浪,衣服打理得一塵不染。“我不怕活著,但我害怕死得不體面。”
和“郎姐”一樣,最早一代“失獨”老人中,已經有人邁過70歲的高齡,而針對這個特殊群體的養老問題還未真正擺上臺面。
在韓生學接觸過的“失獨者”中,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愿住進普通的養老院。“失去獨生子女是個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他們很難跟其他老人交流,更受不了別人的子女隔三差五來看望自己的父母。”
現在國內有兩家專業的“失獨”養老機構:廣州一家養老院已經設立“失獨養老專區”,北京市第五福利院也改造為“失獨養老院”。而面對成千上萬個正在老去的“失獨者”,這兩家的床位加在一起也只有200張左右。
還是有好消息的。韓生學把《新聞聯播》上的一則新聞轉發到了“失獨”聊天群,立刻引起了沸騰。在當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解決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保障”的條目赫然在列。
相比之前對“失獨”家庭“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的定義,這次沒有了“困難”二字。
“這意味著國家對‘失獨’家庭不再以普通的人道主義救助對待,他們應該是‘貢獻者’。”韓生學激動地比劃著說,“或許,‘失獨’群體的扶助體系會跟著發生變化。”
變化確實正在發生,2016年的3月,“加強對失獨家庭的關愛和幫助”被寫進了我國的“十三五”規劃。
相比大政策,“郎姐”的心愿小得多,她希望不用走很遠的路去參加互助組織的活動。如今,她只能用那雙抬不起的腳回到只有她一個人的家,脫下她光鮮的外套,日復一日地擦著兒子的照片。(記者 楊海)
編輯:梁霄
關鍵詞:計生干部 失獨者 報告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