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世界讀書日,你現在看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有網友在知乎上回答“你更喜歡電子書還是紙質書”時稱,“看一些知識性和技術性的書,我還是喜歡紙質的,這樣看起來不費眼睛,更重要的是有一種質感,沉甸甸的感覺,這是電子書比不了的;好書就是應該被捧在手里閱讀的。”
陳天翔用“溫暖”形容紙質書的閱讀體驗。“如果想靜下心來系統地閱讀,更希望在安靜的夜晚,手邊放一杯香茶或咖啡,細細地讀。觸摸紙張時能感到一種來自文化血液里的溫暖在指尖流淌,而不像電子閱讀器的屏幕那么冰冷陌生。”
他說,電子閱讀器的屏幕不斷升級進化的目標,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更接近于閱讀紙質書的生態。即便如此,電子屏還是沒有紙質書獨有的舒服觸感。
數據顯示,紙質圖書仍受到一半多讀者的青睞。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民閱讀調查,2016年,51.6%的成年國民更傾向于“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
紙質書未來會消失嗎?
雖然目前紙質書仍有市場,但放眼更遙遠的未來,這種書籍是否會消失呢?
“我的態度是順其自然,發生改變的只是知識的載體,而并非知識本身。”陳天翔說,現在電子閱讀器非常流行,未來可能會流行新的技術,比如與虛擬技術(VR)結合的圖書。戴上眼鏡后就像身處圖書館,人們在虛擬世界讀書。只是換了一種讀書體驗而已。
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過半的讀者仍傾向于讀紙質圖書,這說明傳統的紙質圖書仍然具有生命力。
他認為,數字化閱讀雖然具有快捷方便的特點,但只適合快速、碎片化的淺閱讀,傳統的紙質閱讀更適于系統的深閱讀。讀者對深閱讀的需求不會消失,因此紙質圖書就不會消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面,傳統紙質圖書和數字化閱讀的方式仍將會并存。
延伸——
互聯網時代的“共享圖書”模式
互聯網時代催生了“共享圖書”模式,或許能給紙質書打開市場。
以“借書人”為例,其運作模式是用戶在平臺挑選圖書后,平臺按圖書的定價收取押金和服務費,服務費包含快遞和包裝費。平臺采購圖書并用快遞送書上門。用戶讀完后自費把書寄回,并自愿支付一定的磨損費。
借書人創始人陳東贊告訴中新網記者,今年4月,借書人每天能收到約20單,每單押金多在300元左右。“如果借10本書,平均到一本書只有三四元,比買正版紙質書、電子書便宜,而且是不限時閱讀的。”
但是,也有人并不看好這種模式,因為受眾面小、物流成本過高,而且沒有完善的信用系統預防惡意破壞圖書的情況。
“喜歡讀書的人一般比較愛惜書,近一年來,明顯不愛護圖書的只有兩例,我們會將其拉入黑名單。”陳東贊說,雖然是自愿支付,但磨損費支付率很高。
他也坦言,“共享圖書”快遞成本確實很高,而且與共享單車不同,圖書的品種太多,用戶需求五花八門,平臺運作起來也更為復雜,還需要進一步做出改善。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世界讀書日 電子書 紙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