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民生銀行回應"假理財"事件:尚未發現"蘿卜章"問題
焦點1
轉讓人十位,銷售不合民生規定
新京報獲得的多份投資者簽訂的理財產品轉讓協議顯示,其所購的理財產品“非凡資產管理保本第172期私銀款”等打著民生銀行的旗號,然而,事后核查發現該產品并非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因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購買的是“假理財”,而非“飛單”。
昨日,民生銀行官方發布一份“關于理財”的海報顯示,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非凡資產管理系列均按照合同約定按時兌付了本金及收益。同時,目前民生銀行僅支持“一對一轉讓”,不支持“一對多轉讓”。理財產品轉讓由后臺系統進行理財份額等級和賬戶資金劃轉,不會要求客戶主動進行個人轉賬。
昨日多位投資者提供給新京報記者的理財產品轉讓協議顯示,投資者的轉讓人信息主要為閆晨、崔華琦、陳麗健、鄭美玲、崔永強、王靜、池會杰、高影天、祁春艷、王靜等10位,顯然是“多對多轉讓”,不符合民生銀行規定。
張蘭(化名)向記者出示了其購買理財產品時簽訂的協議合同。協議顯示,其共四次分別投資了200萬元、300萬元、100萬元、80萬元,共計680萬元。四次協議上的轉讓人分別為閆晨、崔永強、鄭美玲、池會杰。
另一位投資人也在航天橋支行投資了四次購買該理財產品。協議顯示,轉讓人分別為閆晨、崔永強、池會杰、崔華琦。記者在其他投資人的協議合同上也看到了閆晨、崔華琦等人的名字。
“我們維權群里統計了一下大家的合同,轉讓人一共十位,”一位投資者向新京報記者出示的維權群聊天記錄顯示,包括上述五位轉讓人在內,還有五位轉讓人。
記者根據投資者提供的十位轉讓人的身份證號查詢顯示,六位的身份證歸屬地為北京,兩位轉讓人身份證歸屬地為天津,一位為遼寧撫順,一位為河北張家口。
焦點2
銀行人士稱一家支行30億元“假理財”可能性小
就在民生銀行內部人士表示“30億元”無依據的時候,昨日,多位銀行業內人士也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一家支行能夠出現30億元的“假理財”幾乎不可能。除非有高層默許或者其他捆綁的利益,共同違法才會實現。
一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內部人士表示,一個支行能做到30億的假理財的確可疑,不過,不排除有專門的通道募集資金交給航天橋支行來經辦。如果是這樣的話,航天橋支行行長和其他人員就只是經辦人和通道。
一位民生銀行內部人士表示,航天橋支行事件爆發后,民生銀行立刻開啟了全行內部核查,重點核查航天橋支行的理財產品業務,以及媒體報道的承兌匯票貼現業務和票據業務等。
一位股份制銀行高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一家支行出現30億元的“飛單”或“假理財”都不可能是個人行為,如果是該行行長組織員工共同銷售,也是有可能的,但可能性不大。
該高管表示,事實上,銀行防范飛單、“假理財”在技術上有點難度。銀監會強調銷售理財時“雙錄”(錄音錄像),主要目的是為了做抽查留有依據。然而,“雙錄”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他表示,如果銀行員工在非工作時間,利用銀行從業機構的名義,向客戶銷售第三方理財產品,這就很難防范。同時,也不排除非銀行機構人員到銀行機構辦理相關業務。
一位上市商業銀行的零售主管告訴新京報記者,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一般會由總行發起,召開專門的風控評審會,對公司、產品是否合標進行審查,包括公司成立年限、過往業績、資產規模、抵質押物的情況,然后各家支行再過會,決定產品要不要發,中間也會有專門的風險合規部查看是否合法、合規。
“為了防止飛單或‘假理財’,有的銀行會對客戶風控比較嚴謹,比如客戶有大額資金往一些投資公司轉賬,會有銀行回訪,核實是否由本人意愿操作,是否是客戶經理去介紹行外產品,但這都是事后的。”該零售主管稱,事前轉賬時會有提示單,提示客戶資金安全,需要客戶簽字,但如果客戶通過網銀自主轉賬就控制不了。“上面主要是防止客戶經理偷偷摸摸干,如果銀行行長想做這件事,甚至帶著客戶經理一起做,這個防控就沒有什么可做的。”
編輯:梁霄
關鍵詞:民生銀行 蘿卜章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