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無現金時代:2男子搶劫3便利店共搶2000元 不夠成本
“無現金社會”如何實現用起來無憂
“掃一掃”完成轉賬、節約社會資源、杜絕假幣坑人、減少疾病傳播、甚至可能降低犯罪率,完全實現數字貨幣取代紙質貨幣的“無現金社會”,確實“看上去很美”。但是,越來越近的無現金社會如何實現“用上去無憂”、真正趨利避害,不僅是理想照進現實的跨時代問題,也是有關部門和企業需要提前考量、防微杜漸的。
易被忽視的“不適者”
無現金社會已然在路上,但是否所有人都歡迎、都適應,依然是個問題。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就表示,中國有近14億人口,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口生活在農村,而且中國東西差距和城鄉差距大,如果全部改成電子貨幣,很多人不一定能學會。
60歲的濟南市民董先生告訴記者,對年齡偏大且不會新科技的人來說,所謂的無現金社會離他們就太遠了。前不久,他想參加某超市的優惠活動,被要求必須手機支付,讓不會用的他非常失望。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無現金社會需要解決一個問題: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對信用卡及移動支付手段的可靠性存有很大的不信任感,還有的不會使用移動支付,需要針對性地拿出切實可行的宣傳推介、指導使用等辦法來推動老年人使用。否則,無現金社會的便利會給另一類人群帶來不利。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宋科表示,農民、老年人、孩子以及其他低收入、低知識水平和低信息技術接受度的人群大量存在,會受到新支付技術的排擠,失去分享高效率金融技術的機會,如果應對不當,可能導致新的社會不公平和貧富分化,這與我國當前大力推動的普惠金融發展導向不符。
支付安全如何真“靠譜”
北京市民程志前不久剛剛遭遇了社交媒體盜號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他說,“我的一個第三方支付軟件是綁定社會媒體賬號的,這下子被別人把電子錢包里的錢都刷掉了。”
據了解,像這樣由于社交媒體盜用、短信木馬鏈接、騙取驗證碼等手段而造成的電信詐騙,已經成為許多人使用移動支付時的隱憂。有學者介紹,我國的無現金支付技術還存在不少安全漏洞,身份證與手機驗證碼的安全驗證技術并不能完全保障無現金支付的安全性。
一位基層經偵警察告訴記者,犯罪分子利用安全漏洞盜竊或偽造他人身份,無現金消費者往往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賬號已被破解,錢款也在網絡世界里瞬間消失。反之,現金卻是相對安全的。
“由于電子支付的每一筆交易都能被追蹤,這極易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事實上,近年來不斷攀升的電子支付和網上銀行詐騙案發率,即是全面實現無現金社會必須面臨的挑戰。”劉俊海說。
山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建議,監管部門須用制度、技術和法治建立起風險防控體系,搭建令消費者放心的“安全網”,提升無現金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首先,相關職能部門應建立實時、動態的安全監控和預警機制,同時,網絡技術服務商應筑牢防護墻,提供安全支付環境。其次,要盡快出臺相關法律和行業標準,保障公民的隱私安全和賬戶安全,有效減少隱私泄露和經濟損失,要依法嚴懲利用移動支付通道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
編輯:梁霄
關鍵詞:現金 時代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