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吃胎盤不是進補仙方
一條“產婦在醫院產子,胎盤被清潔工偷回家燉湯”的新聞最近上了微博熱搜,再次引發網友對胎盤能不能吃的熱議。很多人認為胎盤是“強身健體的補品”或“治愈疾病的良藥”,在世界范圍內的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流傳著吃胎盤的習俗。然而在一些文化中,因為胎盤與生命的誕生關系緊密,它被認為是有靈性的東西,不僅不能吃還必須按照相應的儀式進行處理。那么,到底胎盤有沒有神奇的功效,又能不能吃呢?
什么是胎盤? 只是母胎間物質交換的“中轉站”
胎盤是母體與胎兒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是胚胎與母體組織的結合體。“它其實就是胚胎發育時的一個特殊器官,因為受精卵在分裂的時候,會形成一個小囊胚,這個小囊胚會包住最外層的細胞發育成為胎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科主任醫師張龑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解釋說,胎盤細胞在懷孕早期,會不斷地侵入媽媽的子宮內壁,讓被包著的胎兒固定在子宮內壁上,同時這些細胞還與子宮的血管融合在一起。
從現代醫學來講,雖然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全部來自胎盤,但它只是母胎間物質交換的“中轉站”,本身并不能提供胎兒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一句話說就是胎兒所需的吃、喝、拉、撒都是通過胎盤來傳進傳出的,而雙方保持相當的獨立性。”
胎盤是不是大補? 營養物質并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
吃胎盤并不稀奇,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健康孕婦的胎盤經過加工本來就是一味中藥,名字叫做紫河車。
據《本草綱目》記載:紫河車性溫,味甘、咸;歸肺、肝、腎經,具有益氣養血,補腎益精的作用;對“疲勞、消瘦、衰弱者”有奇效,“久服者,耳聰目明,須發黑,延年益壽,有奪造化之功”。但湖北省中醫院藥事部副主任黃傳俊告訴記者,雖然紫河車的原材料確實是胎盤,但它是經過一定加工的中藥,并不是常規的補品。拿紫河車和胎盤相提并論,是非常錯誤的。因為胎盤需要將羊膜和臍帶去掉,然后反復沖洗,去掉殘留的血液,接著需要用花椒和黃酒進行蒸,或者是放在開水中略煮一會,最后再曬干或烘干才能制成紫河車。在多重手續之下,它早就不是人們最初見到的“胎盤”了。“而現代的技術則更加規范,所以說紫河車和胎盤并不能混為一談。”
張龑坦言,胎盤確實有不少血清蛋白、胎盤球蛋白以及干擾素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但并不能口服被消化道吸收和利用,而是會被消化分解為并不具有抗病免疫功效的氨基酸,不能直接增強人體免疫力。
況且大家可能都忽略掉了這樣一個事實:懷孕36周以后胎盤已經完全成熟,38周后胎盤就開始逐漸衰老,而且隨著預產期的臨近,老化現象愈發嚴重。換句話說隨著分娩的結束,胎盤的主要功能也就徹底結束了。“從臨床上來講,它已經沒什么作用了。”張龑說。
胎盤有沒有毒素? 盲目食用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在網上鍵入“胎盤料理”會跳出各種胎盤的食用方法,含蓄的東方人有包餃子的,有煲湯的,有做成膠囊的,勇猛的西方則選擇跟牛排一樣生煎……沒想到這么多重口味的人對“吃胎盤”趨之若鶩。
但是專家表示這些“胎盤料理”會導致胎盤中的蛋白質類營養成分變性或降解,無法產生特殊的生理作用。即使有一些僥幸殘留的“活性物質”,口服下去后,經過腸胃里的胃酸、各種蛋白水解酶的消化后,也和吃普通的肉沒有本質區別。因此,指望吃過胎盤之后能有神奇功效恐怕是不可能的,不僅如此,反而可能適得其反,對身體造成危害。
作為一個傳輸營養的中介,雖然胎盤貌似“養分豐厚”,卻也與毒素并存。張龑解釋說,首先,胎盤在隨胎兒離開母體的進程中會受到多種細菌的污染;其次,胎盤含有母體的血液,如果孕婦攜帶乙肝或艾滋病等傳染病病毒,其胎盤也可能會攜帶,如果病毒沒有完全被殺滅,食用后就可能染上這些病毒。此外,如果胎盤發生異常現象,如胎盤腫瘤等,單憑肉眼是看不出的。
黃傳俊也表示,食用胎盤需要經過嚴格的消毒和專業處理,確保胎盤沒有被二次污染才可以,很多普通家庭的烹飪是達不到這個條件的,不但不能激發其中的功效,還有可能傳染某些細菌、病毒等,所以不建議食用胎盤,也不可一味盲信胎盤的價值。
黃傳俊說:“中醫講究的是辨證論治,而且藥必須要對癥才有效。對于需要的人來說,胎盤確實能起到溫腎補精和益氣養血的作用。”對于不需要的人,吃胎盤確實就跟吃肉沒什么區別,甚至有些體質的人不適宜吃胎盤。建議應把胎盤看作藥物的一種,讓有適應癥的患者或孕產婦適量地補充更為合適。
另外,兩位專家一致強調,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產婦分娩后胎盤應當歸產婦所有。產婦放棄或者捐獻胎盤的,可以由醫療機構進行處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胎盤。
編輯:趙彥
關鍵詞:清潔工偷胎盤 吃胎盤 北醫三院